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心得体会 >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5篇(优秀)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5篇(优秀)

作者: 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一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二

有些历史没人讲,我们就会遗忘;

可是有些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

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珠穆朗玛峰背后的故事,则没有多少人知道。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改编自真实历史,讲述的就是我国登山队和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珠穆朗玛峰的北坡、西坡和东坡都在中国境内,仅有南坡在尼泊尔境内。1720xx年清政府派出三名人员,专程进入西藏测绘地图,在1720xx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便明确地标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虽然珠穆朗玛峰的发现是在320xx年前,但因其环境极其恶劣,常年积雪、空气稀薄,暴风雪、雪崩等时常发生,这让人类对其望而生畏。直到1920xx年,人类才首次对珠峰进行攀登(有明确记载的)。这是一支英国登山队,从中国境内西藏北坡出发,但他们没有越过北坳,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

1920xx年,英国第二支登山队再次从西藏北坡出发,他们越过了北坳,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七人死亡宣告失败。这之后又有十几次的攀登,但均告失败。直到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爱德蒙·希拉里在尼泊尔境内从南坡出发,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然而南坡攀登珠峰的难度比北坡小。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1960年,中国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三年灾荒),而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国家为什么要在最困难的时期去登顶珠峰呢?要知道登顶珠峰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甚至要面临着牺牲。

这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商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而尼泊尔却嘲讽: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要知道尼泊尔在1953年已成功登顶珠峰。

面对尼泊尔的挑衅,我们只能被迫启动登顶珠峰计划。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我们曾向苏联求助。1957年中苏提出了1958年侦查,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但后来在筹备过程中,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中断了支援。没了支援,但我国仍然决定,自己来登顶。

在1958年,印度也开始不断干涉我国内政。1960年,我国人员在国外购买登山装备时,得知印度也在暗中筹备登山计划。一旦印度人捷足先登,势必会以此在边界问题上宣传造势。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当时的高层领导就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先于印度登顶。

悲壮的成功

迫于形势,一支登山队很快组成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一共214人。然而每一次的攀登,都伴随着受伤和牺牲。在6400米营地,兰州大学学生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去世;在7300米来自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学生因缺氧牺牲;在第三次行军后,登山队有超过40名队员严重冻伤,有的冻掉了半截手指,严重的失去整条胳膊。等到最后要冲击顶峰的时候,只剩下四人可以承担任务。

最终便由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人组成突击队(在《攀登者》电影中原型人物名称作了改变),向珠峰顶峰发起挑战。经过艰难的攀登,他们到达著名的“第二台阶”,这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关卡,但这是一段几乎90度垂直的岩壁,而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需要带梯子。

面对这绝壁,他们只好采用“搭人梯”的方法,而这样的话,就需要脱掉带冰爪的登山靴才能踩在队友肩上。屈银华没有犹豫,脱下鞋子只穿着毛袜踩着人梯向上爬,后来为了更稳的攀登,他连袜子也脱掉了,因为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中,他的脚很快被冻伤,失去知觉(在下山之后,脚趾和脚底做了切除)。

而刘连满作为人梯最下面的人,在将队友屈银华拖上去后,因体力耗费过度,无法继续前行。其他三人把剩下的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及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人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再一次的悲壮

电影《攀登者》开头就是讲的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但这一次攀登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摄像机在攀登过程中不慎遗失),国际上并不承认我们登顶。甚至我们自己的学生也会质疑:我们当年究竟登没登顶?

于是20xx年后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再一次挑战登顶珠峰。这一次,他们不但要留下影像资料来证明自己,更要对珠峰重新进行测量。在这之前,珠峰的测量都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完成,也因此,西方普遍以英国测量员埃佛勒斯的名字代指珠峰。

这一次我们要自己测量珠峰的高度,并告诉世界,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叫做珠穆朗玛峰。电影《攀登者》着重讲的就是这次攀登。这次的攀登过程更加惊心动魄,充满波折,但也更充满人性。场面无法言语描述,希望大家能去电影院亲身感受一下。

当年攀登珠峰时的困难除了亲历者,没有人能感受,我们这代人更是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如果这部电影,能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那段历史,那些牺牲。能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有那么一群人,曾为国家尊严勇登高峰,这部电影就有意义。

最后说回电影本身,《攀登者》由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人主演。从演技来说没得挑剔,都是实力派;从整体故事来说,剧情饱满,也足够吸引人;人物之间的情感戏也很有看头,尤其吴京和张译的对手戏。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因为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表达上有些用力,情节上也有点夸张。但总体来说,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三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四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

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

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五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20xx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20xx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相关推荐

优秀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大全(14篇)

项目策划是指在一项工作或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和计划,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它包括项目的目标和目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团队组建、风险评估等内容

最新面试心得体会1000字汇总(四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讲文明树新风讲话稿十一篇(汇总)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

最新难忘的网课600字模板(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难忘的网课600字篇一

2023年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

热门公路学会工作计划(汇总19篇)

党委党支部工作计划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出可行性强的工作方案。以下是一些行政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话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关注。

观看电影攀登者心得体会优质(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观看电影攀登

2023年医院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优秀(9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

2023年第一书记观看心得体会(三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

做客服心得(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