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新年祝福语 >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热门19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热门19篇)

作者: 温柔雨

范文是一种在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内,具备典型特征和较高质量的文本样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我想我们需要找一份范文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吧。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写作技巧。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综合资料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口算35+324+945+3028+7。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五、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312405819。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初步认识角。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期中试卷

一、口算。(每小题1分,共16分)。

64=246=40+6=49=。

366=206=699=64+46=。

二、填一填。(第1、2小题各4分,其它每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用3、6、7、2组成5个四位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2.在方框里可以填几?

50865007423719。

258736784179。

3.一台电冰箱的'价钱是2100元,电脑的价格比冰箱贵得多,一台电视机比一台。

电冰箱便宜得多,你能猜出每种电器的价格吗?

4.6米=()分米3厘米=()毫米。

2米=()厘米5千米=()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高134()一枝铅笔长约2()。

一栋楼高约27()数学书厚约6()。

火车每小时行120()大桥长约900()。

6.最小的四位数是(),比10000少2的数是()。

7.写出横线上的数。

(1)光明小学有三千零五十人。()。

(2)我市有的士五万零八部。()。

(3)世界上被人们使用着的语言约有四千二百种。()。

三、用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469=597=。

256=497=。

四、辨认方向(共6分)。

1.小红家在学校的()。

2.打谷场在商店的()。

3.打谷场的西北面有()、

学校()、()、()。

小红的家商店。

打谷场。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参考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演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西。咦!刘老师,您不是还请来了四位杂技高手吗?听说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学们都快等不及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你们瞧,他们不是来了吗?(演示)。

小动物们的表演精彩吗?请同学们从自己手中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高高的举起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四种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卡片。)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你觉得喜欢哪个小动物的人数最多?(学生汇报。)有的说喜欢小猴的最多,有的说喜欢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书: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卡片交到小组长手里,小组长再把你们组的动物卡片交到老师的手里。(学生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小西)除了统计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一眼就看明白?(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在统计图上画出来。(学生用“l格表示1个人”的方法画图。)。

一格表示一个人,格子确实不够用。还是这么多格子,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怎样表示就能画下来。(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的方法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小西)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过统计图,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深化。

1.统计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

2.统计喜欢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数。

四、课后延伸。

全班同学旅游时,我们还需要统计什么?(天气、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数、喜欢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请你们在课下把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还有喜欢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给我,刘老师在河南焦作欢迎你们的到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版一表内乘法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新课标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的最深感触。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

一、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己的学生都能从我这里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所以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并且向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要利用情境、游戏等形式变的有趣,使学生喜欢。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作业的形式不再单单是书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到的知识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课堂交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才能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摘要: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儿童的天性爱玩,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易情绪化,他们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才能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会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教学。

二、引入儿歌教学,在快乐中学习。

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尝试用儿歌辅助教学,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而且儿歌能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不易忘记,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刚接触数字时,要认识并书写下来是不太容易的,这时,可以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来辅助教学。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又如: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学生很快就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在学习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时,运用儿歌: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把各个概念清晰的表达了出来。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学习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将所学的知识快速的掌握。

三、引入竞赛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拥有儿童的好胜心,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开展适当的竞赛,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踊跃的表现自己。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对于比赛胜出的学生,教师要大加赞赏和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

四、发现数学的美丽,展现数学的美妙。

数学科目虽然抽象,逻辑性强,但也有独特的美丽。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渗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天坛、天安门、艾菲儿铁塔等建筑的图片,展示他们的对称美,还有植物的叶片和对称的花朵等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发现数学的美妙,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

五、联系实际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应用的机会,通过实践应用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坪上设计一个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顾客,进行交易演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在演练中掌握所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医生稀释药液或者农民除虫要配的农药配比等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则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思路是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先了解生活中的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超市,价格是:苹果3个6元,火腿肠4支12元,牛奶5盒20元,问:老师带了30元可以各买多少食品?老师想买品种多又实惠的食品,应该怎么买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就会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2001(8)。

[2]陆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用秤来称。)。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两个鸡蛋重多少?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近段时间,我再次深入探讨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应多样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打造“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学习时间:9月16日。

主持:胡德月。

主讲人:李素芹。

主讲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第五部分为附录。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能只是传统的测验、考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图示等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内容标准:

1、科学知识2、科学探究3、科学态度4、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2)科学态度的具体内容标准;

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世界有两个核心主题:生命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人类。现行课标中的生物与环境被分解到了三个主题中。物质世界有三个核心主题:(1)、物体与物质(2)、运动与力(3)、能量的表现形式其中物体与物质由四个部分组成: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利用运动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位置与运动、常见的力、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简单电路、磁现象、能量的转换地球与空间科学有两个核心主题:地球与太阳系、自然环境保护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并不代表一个课题,是学生在小学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程度。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例如:求近似数是应用四作舍五入法,但对于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可能当字面上理解是“满五进一,小五舍去”,但对于小学生理解是抽象的。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四舍五入”,例如,一位学生提到有天和爸爸去加油电子计价器上显示92.53元,而收钱只收了92.50元。买菜时也遇到本来是2.95元却收了3.00元。买肉时本来是1.45千克却按1.5千克来算钱等等,通过这样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才是透彻的,鲜活的,有意义的,易于接受的,并从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再如:我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跷跷板引入,让学生体会到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再把这一原理巧妙的揉合到天平称上,创设利用天平称演示秤东西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把生活问题抽象为用数学式子表答。在不断的生活画面切换中,学生通过猜想与推理,用数学式子表达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数量关系,得出有大于小于关系、左右两边相等关系。再通过小组间合作,同学们自主动手按一定标准给以上关系式分类,在分类比较中不断总结各类关系式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得出一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活动中同学不但让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学会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各位老师课改的路是漫长而艰巨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总结中,才能探索出一条适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路。

更多。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首先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起学生对新知求知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他一定会很好的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好奇心,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火种,如果这个火种丢掉了,就不可能燃起熊熊之火。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相遇问题〉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就很好的创设了一个张阿姨与王叔叔送材料的故事情节,师在边叙述情节就边呈现出两人送材料的路线图,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获取数学信息,最后学生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了“他们会在什么地方相遇”,并让学生再次扮演王叔叔与张阿姨送材料的情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再次理解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他们几小时后会相遇?”这样一个情景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其中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如:我在执教《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在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了几格这一知识要点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有两只鸟同坐一条船过河,小鹦鹉站在船头,小麻雀站在船中央的旗杆上,当他们行驶到河对岸时,请问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吗?”这一问题质疑,同学们出现争论,有的认为不一样,有的认为是一样的。那到底是否一样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平移现象问题就清楚了。这样有效的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俗话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创设疑问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知识内化。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学生从“亲身体验”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我们教学时应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如:有这么一节六年级数学课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这我校张老师执教的一节教研课《圆锥的体积的计算》,课上老师讲到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了能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圆锥体积是如何转化推导出来的,课中教师利用flash动画课件模拟演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直观、富有动感的flash动画模拟3次倒水过程,实验把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听课老师与学生耳目一新,同学确实也亲眼目睹了转化的全过程,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随之推导出(v=1/3sh),练习反馈效果也非常不错。但课后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课件模拟实验是否可以代替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呢?回答是否定的,有这么一句精典的广告词“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利用直观的课件动画模拟“圆锥体积转化”而代替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学生的形成过程是跟随老师课件预设生成的。这剥夺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身体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其实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动手利用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实验器皿倒水或倒沙就能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了。这样把单一的以教师一人演众人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做中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做中释放充满创造力的慧眼与双手。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大胆地“再创造”。

例如:教学完加、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之后,让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我给予这位学生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4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96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方法一:960÷(4×12);方法二:960÷4÷12。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列式特点,讨论去发现了“除法的运算性质规律”,并运用除法运算性质出题体会简便运算7200÷25÷4,3800÷(38×25)。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能激励他们再去自主探索,获得更大成功。

更多。

小学数学新课标

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毕竟不管从年龄上说还是从教龄上算自己都是比较年轻的,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当校长告诉我有一个出去听课学习的名额打算给我时,我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参加的是“xx省第五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现场会”,五天我的任务就是听课,一天八节课,那可真叫一个过瘾啊!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节《军神》,文字与录像的结合再加上老师那动情的语言不仅是学生,在座听课的老师也被带入了文中,带到了刘伯承将军的手术台边。

《麻雀》中老师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机和老麻雀的勇敢伟大。

《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尤其是在问到猫头鹰当上大王后小动物们的感受时,老师直接亲切地问:“小动物们,这一个星期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好吗?梅花鹿呢?美丽的孔雀呢?小斑马呢?”老师直接与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进行对话来体会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时他们的叫苦连天,以及小猴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去年的树》是一篇小童话,课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师多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使童话中的人物在学生眼中生动起来,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这茫茫的追寻路上,小鸟可能遇见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在灯火没有完全熄灭前,帮大树写写他的心里话向小鸟讲述分别后的经历,写写曾经的往事或表达对小鸟的思念……像这样的几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秤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它表示的实际含义。

2.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秤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克与千克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分析:

本课时是在以有的知识经验“千克、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重量的表示法,尤其是用电子秤称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来学习以小数形式表示的重量。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重量标识的商品包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小丁丁要考考大家。

1.选择单位。

一只鸡蛋重65()。

小胖重38()。

一只足球重320()。

克千克。

2.看卡片口答。

问:7400g=()kg怎么表示?

3.出示课题。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千克、克”。(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适当的回顾,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重量单位的换算题7400g=()kg引起学生的关注,对于用过去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师:我们接下来和小丁丁一起去超市看看。

小丁丁想和妈妈买什么?(鱼)。

电子秤上的数你会读吗?

师:含有一个“。”的数我们叫它小数,这个数读作“一点五二八”。

(小数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但这里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小数教学。只要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前的部分表示几千克,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几克。)。

问:你知道这条鱼到底有多重?这个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

归纳:在1.528kg中,

“1”表示1kg,小点后的“528”表示528g。

所以1.528kg就是1kg528g,也就是1528g。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小数来表示重量。

板:1.528kg=1528g加课题:------用小数表示。

2.师:电子秤上的重量你会看了吗?

出示:一包苹果1.970一串香蕉2.053。

师:

(1)试着读一读,左右说说它们表示的重量。

(2)完成填空。

出示:

________kg________g=________g。

3.活动。

师:拿出你收集的物品重量在小组里读一读,说说表示多少。

反馈:含有“0”的数的读法以及“0”表示的含义。

(生活中有数学的知识,我们又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而且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等的能力。)。

4.练习。

(书p36/2)。

说说“3.500”和“0.617”中的“0”表示什么?

(在小数表示的重量中,小数点后含有“0”的数部分学生理解上有难度,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巩固练习。

1.你会用电子秤的表示法表示这些物品的重量吗?

2.书p36/练一练。

3.小组活动。

4.独立练习。

练习册p23/1,2。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千克、克——用小数表示。

1.528kg=1528g。

读作:一点五二八千克。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近段时间,我再次深入探讨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应多样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打造“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增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懂得其中的精力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重视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色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

同时还要填补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普遍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重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试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利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领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巧,必须参与研讨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道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干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程度。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最近学校安排我们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全员培训,通过学习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新课标所呈现出来的变化,下面谈谈对《识字、写字和拼音》的教学的一些理解。

新课标研制及修订的依据、整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新旧课标的异同之处;知道了20xx版新课标体现了“四个坚持”,突出了“四个强调”;明了了20xx版新课标的“四个变化”和“三大特色”;学习到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多用“趣味教学”:如1、正音辨形,“学”在情境中;2、把握声调,“读”在游戏间;3、记住规则,“练”在童话里;4、以考促学,“习”在游艺宫。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多认?”“多认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少写?”“少写什么?”;我们还懂得了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让儿童快乐识字,让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写好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指导学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我想:我在课堂上,剥夺了学生多少练习写字的时间啊?我一直认为,只有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课上花多一些的力气学习好好写字,其实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也有写写难写易错的字,花上三四分钟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我也很注重学生的书写,但大部分是在课后,要求学生写生字和摘抄词语时要认真,书写要工整,注意美观,这与就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书写的效果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认写分离也是时有发生。在往后的教学中,切莫再走进这些误区。我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汉字,在今后的练字的过程注重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仔仔细细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能使用学生的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相关推荐

班级环境建议书范文(18篇)

意见建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共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有关意见建议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并希望能够启发到大家思考和提出自

中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5篇)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参考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培智数学教研活动大全(17篇)

通过教研,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和应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教研活动的报告,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教改和教育创新的思考。小学数学新教材、教与

阅读伴我成长心得事例(优秀19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特长和潜力。接下来,请您关注一些来自名人和专家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将给

小学武术社团教学工作总结(专业22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取得成绩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通过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

保洁领班工作总结(通用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向,帮助大

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热门20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如果你需要写读后感但不知从何开始,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

物流春节放假通知(优质15篇)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通过通知来获取最新的消息和相关信息。小编整理了一些通知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您们好!接到物流公司通知,物流定于20xx年1月

工人打架赔偿协议书(精选21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可以建立和谐的商业关系,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甲方:乙方:对年月日

中学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汇总22篇)

工作计划是办公室工作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有目标地工作,避免盲目行动。掌握以下这些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技巧,能够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县文教体局、物价局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