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专业20篇)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专业20篇)

作者: 书香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以及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精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浅谈论文

1.企业文化从业人员不专业。当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员和队伍一般来自与人事部门、党政工作部门、经营计划部门等。这些员工的文化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工作环境当中,思维局限性很大,不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文化发展情况,作出发展计划。在文化建设专业上,也缺乏专业素养的学习和培养,不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文化建设平稳进步。

2.建设机制单调,员工不易接受。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度和规范仍然没有完善,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感受不到文化建设的实质作用,认为作用不大,甚至会产生排斥的心理。企业中各个思想层次的员工都有,他们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问题,不能够看清楚现象背后的本质,难以接受企业大力发展的文化建设的目的。企业在建设机制上没有做到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员工接受和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深远意义,不能把企业的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中去。

3.企业文化体系不完善。虽然部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逻辑关系上做的比较完善,能够分清楚文化建设当中主次、先后的关系。但是实质上,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系统建设上仍然存在问题,三者没有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得到有效的统一和互相辅助的作用。

1.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的结合实际,总结以前和其他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经验教训,来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优势。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上下各部门的员工共同作用,齐心协力。需要文化建设的领导层不断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自己文化规划建设的专业知识,不盲目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因此,要严格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方案,并在各基层中成立执行小组,主要完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开展。

2.完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结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体系,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三者相辅相成更好的促进企业文化向前发展。

2.1精神文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良好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营的状况,关系着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

2.2制度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员工们的努力奋斗,员工们的精神面貌直接关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积极投身企业的建设中,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并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3行为文化。良好的行为举止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企业的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国有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队伍中来,努力的为自己的企业树立一个优秀的文化形象,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气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以推动全企业的文化加速发展。在企业的管理层也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参与,更要严格的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身先士卒,给全体员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不断的激起员工的文化学习热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道路。在形成一个优秀的文化建设氛围后,要主动的引导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一方面使自己在企业当中的个人发展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使企业不断向前进步,形成良性的循环。第一,要规范员工的学习态度,让员工端正学习的态度,不能漫不经心的在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每一天工作,要在自己的工作里形成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的同时加强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员工端正自己的态度。第二,培养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工作之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资料,在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和内容,通过网络,员工可以学会如何获取、整理、处理信息,增强学习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把企业的文化建设融于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推动国有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下,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各项建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国有企业更应该根据自己特殊的市场地位来把文化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帮助提高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树立企业自身有特点的企业形象。我们必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创建一个开放姿态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质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论文

2.一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behaviormanagement):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

3.一种安全文化评估方法(assessmentmethod):对企业安全文化评估,并不断改进提高。

3.1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安全文化手册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手册可分为6个篇章:安全观念文化篇、安全行为文化篇、安全制度文化篇、安全物态文化篇、安全格言篇及安全故事篇。安全观念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第一”意识、“预防为主”意识、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安全行为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操作、劳动防护、应急自救、事故预防等。安全制度文化篇主要包括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物态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技术、安全防护装备等。格言篇包括安全谚语汇编、安全生产三字经等,也包括本公司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讲话,还可添加公司领导和员工家属的安全寄语。安全故事篇可以精选其他企业和本企业发生过的与安全文化建设、事故等相关的故事,并配上插图。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3.2安全行为管理。事故轨迹交叉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比较而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致因要素。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等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安全知识、改变其不良的安全习惯。不同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安全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员工应接受不同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例如,企业领导主要应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政策法规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应进行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生产责任等内容的教育培训,而一线操作工人主要应进行安全操作、劳动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培训。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有区别”的对待,有的放矢,切不可“一刀切”。过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个体,由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可知,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组织原因才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人是属于组织的'个体,任何个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是在个人所属组织的综合管理下实现的,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深层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的缺陷。根据reason潜在错误理论,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组织失误过程是最大的“潜在错误”,是导致系统失效的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组织因素同时也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危险。图4为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因此,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

3.3安全文化评估改进。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定期对企业和部门进行“二级”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估指标可选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这四个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打分,最后根据得分划分安全文化评估等级。评估的目的是改进提高。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结论与展望。

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是指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安全文化员工手册(m)、安全行为管理(b)和安全文化评估(a)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2)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3)对员工的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4)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企业和部门的“二级”评估模式,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5)该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还没有正式运用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验证,并且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它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员工有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心态。企业文化这代表的是企业对目标的追求和企业在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管理是其管理的一个最高境界,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的竞争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因为在高尚境界的评判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元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潜在的资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即企业对职工的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鲜明特色。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经营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则是为自身谋取利益。

企业精神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

企业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尤其强调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并且对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而这也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基于当前社会新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具体阐述,就是企业利用文化建设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有规划地发展。

一个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职工良好的思想意识,而相应的,企业职工良好思想意识的培养需要企业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思政教育,教育的重点则是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从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来看,它需要融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视角来阐释,是一个企业为自身谋取生存、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

重要的是,这种企业文化意识普遍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彰显出了企业的个性。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

处于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实践发展经验为基础,会形成一定的经营理念。

并且深入企业内部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职工的思政教育是紧密融合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此外,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为自身营造和谐的内部发展环境,这就对企业提出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发展要求。

针对企业的发展,这里的以人文本指的是站在员工利益的角度,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并将问题的解决办法落到实处。

就企业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而言,企业还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意识,并对传统的发展观加以有效筛选和利用,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重视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提高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因为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的塑造与企业的人才发展紧密相关,较强的能力素质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从而为企业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

并且基于当前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因受到各种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职工思政教育环节的工作比较薄弱,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员工素质低下的现象出现。

所以,企业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就要将职工素质的提高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环节中,并以此作为强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因为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条件,并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受到新的发展环境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对此,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谋生存,并为自身谋取竞争优势,就要深化内部管理,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在打造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采用和谐的方式,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有序发展。

在此需要注意,促进企业内部科学文化的建设具体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并将其运用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而不是将其流于形式。

其次,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要认真投入到对员工进取精神的培养中,并在培育中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

第2: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前景发展,还是企业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这样做就能拓宽企业的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及如何强化企业在文化方面的构建,及如何强化企业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建造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在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是表面上的竞争,而产品技术与企业管理则成为本质上的竞争,而企业员工素质是否整齐及企业在文化方面的的发展程度就是企业之间的背后竞争。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吸收新文化,这是推动企业向前进步的动力。

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要正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改进文化建设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这是企业向前进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这两者共同的针对对象相同,工作的对象都是人。

其次工作的内容都是尊重人。

还有它们工作的目的都是从根本上调整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修养,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工作关系,最终促使企业协调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则是着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而其宗旨则在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强化企业员工自身心理政治素养的形成,则需要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在思想方面的认识和观念性的问题。

所以企业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大的前提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听党指挥。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途径相同,都是对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企业员工对自身所工作环境的一个文化理解。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确立企业核心追求目的和宗旨。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地奔走,这不仅将企业自身在经济方面的取向在市场中处于上风,而且在不断的竞争循环中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让自己的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刺激员工工作的动力,并在工作当中释放自己潜在的能力,在员工在愉快中工作,在工作中感到愉快,从而造就员工的归属感,更加努力工作,是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2、增加员工思想政治方面的时代感,需要完善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的构造。

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则离不开思想方面的塑造和完善。

虽然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但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自身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提高整体企业思想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在整体方面的意思,促进企业员工的动力。

此方面的强化不仅能够在加强企业员工自我思想的提高。

企业文化整体的宣传则是一个对于全体员工在文化方面培养的良好过程,而不断的宣传则更能加强员工的动力,使广大员工从原来的被动、无奈接受转换为主动、积极参与。

四、保证政治思想工作的健康发展,就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是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企业的建设文化氛围是员工对政治思想工作认识的通道,使员工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更了解企业文化,更有归属感。

1、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突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特色。

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的方向上发挥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不但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的骨干精英,还在企业管理中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下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这会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没有思想、文化素质的企业,这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队伍的。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动力,发展企业,为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困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形象的概括了毛主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中国的领导班子、干部群体都要身体力行、率先表示,才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五、结束语。

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它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员工有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心态。

企业文化这代表的是企业对目标的追求和企业在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只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不要给思想加上一层厚厚的枷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未知的旅程,对其它的思想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糠,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3]略论珠三角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j].城市建设.——13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论文

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核心,探索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是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mba”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并从安全文化员工手册(m)、安全行为管理(b)和安全文化评估(a)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论述。

安全文化评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只有搞好安全文化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有牢固的根基,而安全文化建设有赖于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因此,探索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对于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由于理论研究及宣传的不足,在电力企业员工队伍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不一致,在我们电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人把企业文化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的作用与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企业文化,确立准确可行的指导原则。

1/21。

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要求员工在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电力企业要坚持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电力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21。

3/21。

个人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进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电力企业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不少企业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和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同时,努力创新,坚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指导,突破思维定势,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反映历史潮流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国外企业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4/21。

营和营销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境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以及员工的培训切实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的薰陶感染,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推动了电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众所周知,从2014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没有具备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6/21。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7/21。

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出其管理能力,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企业的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要重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

争当“创效标兵”、“节油标兵”;并且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创立以员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等,积极地调动了员工干劲,使员工有荣誉感。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例如,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是一个汽车修理企业,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工采取工作年限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种工作内容都进行具体工时数的量化。

制定“经济责任制”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9/21。

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一年之内不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基本工资根据工时数分为五档,每月完成的工时数达到哪一档,拿哪一档的工资。对于高出下一档但不够上一档的,多余出的工时按每个工时1元给予效益奖励。同时,工作年限每多一年就多一年的补贴等等;充分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合理愿望,让青年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提升“都大有奔头儿”,要“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沟通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这样,富士康公司的悲剧才可以避免再次上演。

(三)选择与本单位和员工现状相适应的激励方法。

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10/21。

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即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其次,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再次,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最后,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所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11/21。

强文化助管理。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司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竞争成了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企业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得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日常的工作行为。否则,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只是一种强迫的制度。

要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要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我们电镀热处理分公司的文化就是由140多名有思想、有意识的员工构成的,他们才是公司的主体。其次,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是编写了多少宣传口号、制定了多少制度规范,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才是公司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12/21。

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13/21。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如果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14/21。

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集体责任的文化,在新形势下不利于和谐与发展,只有团队精神价值观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现代新经济竞争既是团队游戏,也是个人运动。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个人会失败;没有个人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在这种形势下,“个人英雄”只会得到有限的机会,团队协作成为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

再次,和谐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员工大都希望经常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这是保证生产率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有效的方式,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支持下属、待人友好、通情达理,关心下属成长,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这种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使员工人尽其才。

15/21。

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17/21。

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18/21。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19/21。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20/21。

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1/2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炼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首先,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分析论文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市场地位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份额比例,其自身的整体实力又决定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电力企业文化作为电力企业整体价值理念的集中反映,其为电力企业始终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则尤为关键。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入手就如何建设与发展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其所包含的准则、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都是被全体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目前在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上,国内外相关专家有着很多不同的见解,而其中最为统一的说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或者说至少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在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共同拥有的一种形态意识,进而以此为基本准则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因此,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其还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上,并且对企业的外部社会环境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尤其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一个相对繁杂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往往相互感应,相互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也对社会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电力企业文化首先体现了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因为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其也充分展现了电力企业与所处环境处于的稳定状态,可以说安全生产早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工作内容的高稳定性,人事的低变化性,也使得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缺乏发展上的危机意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则成为限制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这种情况,也大大的降低了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无法最大程度的挖掘出电力企业的最大潜力。

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其本质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以及运行原理,是一个影响和决定管理功能的重要核心问题。可以说无论是任何企业,都必然拥有其自己的管理机制,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管理机制的形成与运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自发地、能动地,去按照一定规律、秩序诱导与决定企业的全部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

其中,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还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成为激励与鞭策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国有垄断企业的位置上,受到国有垄断管理机制、政策资源管理模式等因素的长期影响,电力企业员工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与经济市场竞争下企业员工应该体现出的价值观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造成了电力企业文化脱离社会需求,无法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1)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

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厂务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对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电力企业的厂务工作涉及到电力企业职工的生活利益,是电力企业全体员工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及时并恰当的公开厂务工作,完善工会组织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应用。尤其是在电力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资分配、奖金分配、职称评定、大宗物资采购、日常招待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上,都要加大公开力度,进而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2)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可以说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并不完全归咎于培训公司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还受到电力企业决策层、电力企业管理层、电力企业激励制度、电力企业部门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想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就必须将强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之间的联系改为纵向沟通。并且让电力企业领导真正关心、重视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从而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实现提高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能力。

(3)创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形式。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创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形式。将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电力企业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将企业文化贯彻于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之中,并且紧紧把握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做到对症下。做到以个人岗位为展示平台、以实践工作为学习课堂,将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到电力企业的工作实处上,从而使每个电力企业员工都能心系企业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粗浅的探讨,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髓,其不仅是企业价值观的共同维系,其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正因如此,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该加强电力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做好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并将建设电力企业文化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要点,提到电力企业管理日常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推进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保证规划的实施,见实效。工会积极开展监测,积极检查生产运行隐患,反“三违”,(“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的引领下,创新安全文化传播形式,通过文本,艺术,娱乐教育,建设技术先进、通信速度快、覆盖面广的安全文化平台。宣传“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理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开展家庭安全论坛,组织“家庭成员安全演讲比赛”,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概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发展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负责人要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把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培养优良的企业风气,鼓励阅读,创办书店,开拓创新,募捐和购买图书,筹集资金,购置设施,留置工人俱乐部,工休期间可以到里面读书和休息,提高专业化素质和整合社会资源。安全文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书屋里面不仅有煤矿企业安全的书,还可以丰富工人群众文化生活,多增添些社会人文科学的书籍,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人与人之间可以和睦相处,间接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养成工作中互帮互助的风气,及时沟通,解决一些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2以规范安全管理为目标,建设安全管理文化。

建立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重点控制不安全行为,在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支持安全管理,不断改进,科学预防,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增强员工按章办事,根据行为的运行规律,提高员工专业素质。领导重视调研、提高资源利用率、主动改善环境、加强服务、完善管理、制定制度、宣传及时性、丰富性、全面性、贴近生活、群众、国情、方式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综合性,把安全文化建设和民生,经济,生态结合起来,注重地方风俗习惯的保护,时时处处把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老人赡养,子女上学和就业,幼儿的照顾,让他们安心工作,全心工作。可以设建议箱,及时获得安全隐患信息并尽力解决。从短期来看,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从长远看,职工安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俗话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人们心中不时化解难题,让有修养的人负责教育宣传安全文化注意事项,当事情出现时有冷静的头脑和周密的准备,可以让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好的`保护。

按照“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理论结合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大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现场演练,操作技能竞赛等,使员工掌握自己的职业危害源,知道如何识别危险,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安全行为。需要制定行业规划,提倡自由竞争,吸取国内外其他矿业安全文化的长处,制定发展计划。提高文化素质,鼓励读书创新,及时性、时效性、丰富性、全面性、多样性宣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预知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排除,禁止一个人单独下井以防不测。在平原地带树木可以支撑矿内的工作区域周围,还可以在矿内搭建简易救生小房,里面有照明,干净的水源和休息场所,必要时提供食物和垃圾篓。

“一排、二覆、三屏障、四种、五灌、六养护”的6步法绿化复垦模式。“一排”是排土壤,细致,诚实,避免滑坡,为造林提供了依据;“二覆”是覆土,让采场腐殖质土覆盖在排弃物表面,创造绿化条件;“三屏障”是在边坡1m×1m砂腐殖质土壤固化好,做好水土保持,避免雨水的侵蚀,风力侵蚀;“四种”是种植草本植物,灌木,适合当地气候生长;“五灌”,即,喷灌、滴灌和微喷灌;“六维护”,它是日常管理,不仅是植被补种、养护,及时维修水管,保证水管畅通。树木是水库,雨天可以吸收水分,旱时可以释放出水分和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和粉尘,树和土地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土地肥夭,树木对于土地的把持力度可以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山体滑坡现象。

5预防为主。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生产中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培训一线工人,经常唤醒安全意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太阳能、氢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制。提倡节约用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矿难大多属于煤气中毒事件,利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重大故障。学习山西等地建立地下防御防备小室。一种估计是世界煤矿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世界人口总数现在已经突破70亿,按目前全世界的耗煤量计算,可用5。人们为了安全的需要制造核能用于防卫,可以把这种高强度的力量用来为人类合理利用,核燃料也有它自身的危害性,这个可以通过科学来提高其安全性。这样需要大力发现科技生产力,培养人才和技术人员,让机器挖煤,并通过托运系统把煤矿运出。在机械上安装瓦斯监测监控器和温度敏感感受器,以防高温高co等易燃气体引起火灾。解放出更多的人来研究核能等新能源。还有对于人类无限膨胀欲望的限制,提倡安全第一,经济第二,尊重人类自身和自然发展规律,放慢粗放发展节奏,加快发展环保能源。

6讨论。

一种理论认为煤矿是底壳运动而成,还有一种理论认为,高等植物的无限制生长使得土地被过度利用,植物到一定时候形成过老的碳层自然由有生命状态转为无生命状态,然后被地层上的沙尘,江河冲积的淤泥覆盖而成,为不可再生资源,自第十八世纪以来,成为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在人类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以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生活质量,使他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护生态平衡,避免由于矿难引起的个人和单位的经济损失。煤矿企业据估计还可以规模开采500年,其安全的影响力具有广泛性、普遍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煤矿燃烧可以造成雾霾,废弃物形成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可以通过无烟煤的生产,合理利用煤矿生活垃圾,如制造砖瓦,铺路等。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保护居民生命安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幸福感;减低矿难造成的社会压力,使工人信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安定、团结、和谐;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工业产值;减轻治理负担。群策群力解决地区冲突矛盾,杜绝带血的经济效益,放慢生产发展的速度,由产量第一的观念转变成安全第一的观念,减轻财政负担和治理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和经济损失,预防为主,由农业向工业的转型过程中形成良性健康的城市生存和发展。

作者:李刚邓仿单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论文

摘要:分析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为提高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应以现代教学手段革新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以理论结合实际丰富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以及以多维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成果评估,完善工商管理人培养模式。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

企业工商管理对于企业运营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企业诞生、成长与发展各个阶段。其中,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为工商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在内都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做出了相当丰富的论述。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必要性,其次概括与总结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为提高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思考。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

首先,企业工商管理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组织框架与制度下,通过经营管理活动、企业战略选择、财务管理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最为根本的是,无论是企业成长初期还是企业发展中期,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命脉与关键。其次,在理清企业工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掌握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企业工商管理目标,在总体发展战略与经营模式下培养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才支持,本质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其中,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包括本土培养与合作培养,本土培养是指以培养工商管理系统内的人才为主,学生或学员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培训等方式逐渐掌握工商管理所需的知识体系。与本土培养相反的是合作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单位无法通过第一种方式培养足够的工商管理人才,或者说目前本土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无论是本土培养还是合作培养都需要以服务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为目的,以企业工商管理实际状况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而发挥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效。

(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方面。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途径来看,本土培养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培养成本,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而合作培养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能够缩短本土人才培养的持续时间。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还体现在高效管理员工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员工管理与维护成本都是影响企业效率的关键环节,这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或公司尤其重要。本土培养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整个阶段都能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可知,长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本必然处于lac曲线的最低点。而对于合作培养而言,仅访学成本高于本土培养的成本,但是其收益一般情况下更高,对于工商管理方案制定、活动展开等理解更深。第三,除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以及高效管理员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统筹企业财务状况层面。成功培养模式为能够合理地发挥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引导企业的资金流向,保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确保企业融资顺利进行。包括财务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产业链管理工作在内都是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用武之地”,由此可见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对于整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

首先,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作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首要困境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国内工商管理教学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加之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市场条件,绝大部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培养方法大都为专业课程学习、外部机构实训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若不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必然被高度竞争的市场所淘汰,相应的工商管理人才支撑作用必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偏离实际。

此外,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困境还包括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偏离实际。根据统计数据,我国78%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细节化,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只精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中的一门或少数几门。显而易见的是,零碎的知识体系导致工商管理人才难以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把握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难以全面地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效率与水平。最为致命的是,如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决策者并未全面掌握工商管理知识体系,那么企业在做重大转型战略或遇到重大危机时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不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石。

(三)培养成果评估不成熟。

具体而言,培养成果评估不成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缺乏目标性,在评估培养成果时往往不了解人才培养的重点与重心在哪,以至于使用“一刀切”的评估机制,并未细分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结构的人才的工商管理特点。另一方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缺乏科学性。在评估培养成果时大都重视可量化的成果,而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在内的大量培养成果难以量化,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时存在较大的偏误。

(一)以现代教学手段革新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

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的`问题,因此构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需要以现代教学手段革新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现代教学手段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一言堂”式的授课方式等等,而转向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具体而言,现代教学方法包括网络在线学习法、工商管理实训课堂以及校企互动教学课堂等,通过引进现代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或学员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其夯实理论掌握程度,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管理,既提高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二)以理论结合实际丰富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

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的丰富与充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将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贯穿始终。理论结合实际一方面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工商管理理论基础,尤其在课堂教授、课后复习以及教学考核过程中体现理论知识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工商管理实践相结合,单方面掌握理论知识或实践能力都不是合格工商管理人才的标准。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理论培训与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企业实训等实践培训相结合以提高培养实效。

(三)以多维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成果评估。

由于培养成果评估涉及主体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学校、学生等,因此构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还需要以多维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成果评估。尤其注重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无形工商管理素养的考核,避免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传统评估方式,以多维度、多样化为评估标准,从而达到良好的评估效果。最为根本的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机构需要越来越重视对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突破单一的培养成果评估标准,并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做出贡献。根据分析,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加快我国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机构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方参与主体需要在深刻认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内涵与必要性基础上分析目前工商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需要辅以现代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理念以及多维评价体系等举措,尤其需要重视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成果评估等方面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陆红光,黄静,李举烈.不一样的课程专业,不一样的工学结合———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2]莫少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基于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庞中燕.区域经济发展下的广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6(29).

[4]初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践研究———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5(4).

[5]张晓琳,叶培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商业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为例[j].经济师,2013(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文化建设浅谈论文

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开发与建设,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把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整合到员工日常工作中,这是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恰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分配体系,全面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方向,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指企业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才用才理念,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理念,反对“任人唯亲”,反对平均主义,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用人标准时,应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统一起来,企业在考察被选用人的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考察他的价值观,使之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人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价值理念,激发员工的行为动向,改造员工的道德人格,强化员工的工作精神。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培训学习,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得多、对企业的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要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公司企业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建筑企业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着力点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并探讨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我国加入wto为国内建筑企业真正走向国际建筑市场打开了通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存在着效率与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经营单一,企业隶属关系上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站稳脚跟,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更多的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差距。因此构建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育和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途径。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是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资源与战略性资源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某种单项资源,而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就建筑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比较快的速度、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质量、与业主比较和谐的关系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那些能为建筑企业带来优势竞争力的先进施工技术、无形资产(如企业精神、品牌效应等)、管理组织能力、人力资源、营销能力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包括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第二层面为目标层,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和转移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成长提供导向;第三层面为载体层,包括企业技术引进与再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层面为保障层,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顺利形成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的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容易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模仿、转移和占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因此,企业文化是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才能维持或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距离。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

1. 企业文化的一般共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一定机制,正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产品的竞争而转为理念与文化的竞争。消费者购买的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所代表的全部。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忠实信仰。管理者必须将其组织统一在一个坚定的意念和共同的愿景下,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相应的管理。企业文化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社会大众和客户在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震撼力。

2.建筑企业文化的个性。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的因素在生产力构成中的比例较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的质量构成影响。同时建筑业又是一个资金投入量较大,风险也较高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分散、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艰苦、异地施工较多,从而造成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而建筑企业职工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企业的临时用工较多,队伍流动性大,从而加大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程度。

建筑企业文化是维系建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包括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外在层次为物质文化,如建筑产品和建筑工具;中间层次为制度文化,内在的核心层次为价值观;外在层次为硬件,中间和内在层次为软件,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源泉,拥有众多的优秀项目必然显示出企业的雄厚实力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文化在每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都会发挥作用和得到体现。因此,项目文化作为建筑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

1. 基本思路。建筑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再分析建筑行业的劣势,如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严重的混乱状况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然后研究建筑行业的优势,如我国对外承包市场的扩大,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得对外承包工程成本降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引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最后开展实证分析,如传统观念、心理、行为方式、习俗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研究和设计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2. 具体措施及创新思路。在与具体业务行为相关的操作层面上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

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决定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行。不同技术和产品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注重提高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技术氛围,形成技术创新的全员意识;质量文化是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包含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和企业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突出质量意识就是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功能;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全员的诚信度,以良好的信用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项目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的重点与特色,应结合起来建设,将新的经营理念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创建创新的项目文化,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进而实现管理升级,树立了良好的项目形象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且赢得业主、占领市场。创新项目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项目管理文化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建筑工程微机管理系统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实现现场办公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无纸化”的项目管理,使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项目制度文化创新,抓住关键问题。专门给项目经理建立一套既能保证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又能反映、维系和弘扬项目文化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创建项目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项目精神文化创新,实现人心凝聚。以人为本,尊重、理解项目人,充分调动项目人的积极性,尽可能最大利用他们的创造性使之为项目尽职尽责;适时加强岗位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项目人的综合素质。

(4)项目业主文化创新,产生品牌效应。将项目文化积极向业主延伸,工程竣工后主动配合业主的善后工作,有效宣传自己的优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实施无投诉回访制度,建立与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的根基,更是企业进步发展的灵魂。企业有了文化的魅力,才会有经济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群体理想培育,珍惜和培养人的感情,激发人的潜能,使企业员工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团结,关注全方位效益的提高,构筑双赢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准确把握企业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的文化类型,确定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理念,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以面向市场、优化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行为为着力点,塑造员工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形成合力,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

与其他多种文化一样,企业文化也只有常变常新,才能够迎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员工的需求。多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将生产、安全、勤奋、务实等元素纳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对于党建活动的关照并不多。而若是以党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文化这一课题,则可以完全将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实现有效的融合。当代党建思想中的精粹部分,例如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开展实践活动等内容,与企业文化本身固有的“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理念是相契合的,而近年来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与企业本身提倡的勤俭节约相关的文化内核,都是具有相似性的。从中可以发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党建思想、决策等的关联度是比较高的,两者存在互通的可能,而企业文化作为更加柔性的文化,在员工内的传播力更好。因而,党建工作发展到目前,可以将相关主旨、活动内涵与要求进行提炼,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挖掘当中去,使得党建思想中的精粹能够融入企业文化的日常传播和推广,更为有效起到教育作用。

2、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党建活动有效配合

党建活动有时需要大张旗鼓,声势浩大,有时也需要润物无声,直入人心。党建活动的柔性开展,可以为现阶段活动组织的主要方式,而党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结合,能够为党建目标的实现达到一定的推动效果。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比起党建活动形式更加活泼,特色更为鲜明,因而可以成为党建活动的一个窗口与形式。在党建思想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党建活动思想,其实现路径是极为畅通的,只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与党建有关的刚性或者柔性内容即可。例如,某企业当年推崇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为“聚”,设计了一系列以凝聚企业员工为目标的文艺活动与户外活动,员工参与度极高,聚合力也很强,而在我们的党建思想中,也谈到“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在这一层面上,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彰显党建特色,植入相关内容,则能够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而在党建活动中,需要借鉴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好的经验、好的策划,形成有效的配合,壮大两方面活动的声势,方能够起到互相推动,共同促进发展的效果。

3、企业文化平台应与党建平台实行交互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平台建设都面临着平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是无法阻挡的。党建网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信息化党建形式,然而其存在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网站与基层党员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基层党员只能够在网站上面接受消息而不能反映消息,达不成双方的交流反馈机制,而党建工作做的是思想工作,需要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交流。企业最活跃的因子是人,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在于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要以人为本,要建立互联网信息化信息发布、互动平台,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班组内部人员之间的感情,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而在党建工作不断深入的当下,可以将党建平台与企业文化平台在传播信息、交流互动这两方面实现有效的打通,使得党建平台能够“借势”,取得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例如,在企业内部,一般会使用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和领导进行沟通,在不面对面的轻松环境之下,从而排解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和压力,而党建活动也可以基于这一平台进行发展,实现党建活动中各种问题的反馈与解决。

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对于企业来说,是未来思政工作发展的必然。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诸多内容、要素与内涵都是相似、相近的,正是因为如此,其两者才有进行融合的前提条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自身文化的挖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方能够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识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大致相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文化,是组织精神层面的管理。在各自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导向性、团队凝聚力、约束力、精神激励及推动等。基于两者的共性,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两者实现高度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工结合”。在高职高专校园内营造企业运营环境,与高职高专大学的特色学科实现对接,这样才有利于体现高职高专大学独有的办学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1、缺乏文化底蕴

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大学成立历史晚,不管在办学规模、硬软件设施、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造成高职高专大学校园文化没有历史底蕴,显得品味不够、层次不高。

2、盲目跟风

社会中很多高职高专大学通常采用“拿来主义”,存在盲目“跟风”,模仿其他高等大学,尤其是本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创造校园口号、第二课堂组织、注重表象化,造成“只懂皮毛,不伦不类”的局面,无法触及校园文化的灵魂。

3、缺乏特色

高职高专大学的基本办学理念就是要体现“职业性”,但是现实中高职高专大学往往忽略了此点。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大学学生时,往往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希望招募的新员工做到“零培训”上岗。对于企业文化的接受,企业也希望新员工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及企业文化,做到无缝衔接。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因此我们需要迫不及待地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特色”的高职高专大学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1、有利于学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校园文化在教育、培养和塑造人的品行、情操、意识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谐校园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其它因素不可比拟、无法代替的。注入企业文化这一新鲜血液后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更是要彰显出“高职高专”特色,充分发挥其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2、有利于增强教师职业角色感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不同于企业中的员工,尽管现在高职高专大学教师在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他们初出茅庐。理论功底也许很扎实但是缺少实战经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掌握相关企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自己在企业中职业角色的认知。

3、有利于培育学生职业意识

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为典型的“90后”,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自律意识、自学能力等普遍较差,在就业中往往出现“不适应”症状。事实上,这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自己职业意识薄弱等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将企业中的管理理念、人文情怀、生产氛围潜移默化地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未雨绸缪,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将优秀企业文化植入校园文化中,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推广,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学校新鲜血液的输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性,培育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一场价值革命,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校园文化建设本质上要求拒绝浮躁,应该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感性中实现质的突破,用绚丽的表象点燃整个校园的激情。

1、建立校园mi(理念识别)

第一,建立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观。校园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关系着高职高专大学的生死存亡。高职高专大学不同于企业,它的“客户”主要是学生和社会: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高职高专大学教师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教给学生做真正的人、做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的道理。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第二,建立大学远景及大学精神。高职高专大学应该结合自己办学历史及办学目标来体现高职高专大学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校园精神及理念,培育个性鲜明和内涵丰富的校园精神及远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教职工及学生的内在潜力。

2、建立校园vi(视觉识别)

在高职高专大学发展过程中,要以务实的态度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园识别各个要素,包括统一的标识、校园服装、旗帜、宣传语、印刷品等以此来规范教职工及学生的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树立本校特色形象,增强学校责任感和办学信誉。

3、建立校园bi(行为识别)

第一,教师、企业、学生实现联动。学校将优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例如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加强徐企业之间合作,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开发实用的课程,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的实训室,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建立全新的育人环境。在学校第二课堂方面体现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氛围,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第二,校园外部服务社会。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学校确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规范师生在校园外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学校风采。

4、塑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文化

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具有校园特色的环境对教师成长、学生培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认真分析校园特色发育的物质文化,使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有力因素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例如根据自己办学历史,校园内部体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风采;将校园建筑物以企业冠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根据学校办学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处处体现专业特色。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并引发了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高潮。目前,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方式。

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将企业文化落地的期望寄托在企业领导者的身上,希望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极力倡导,我们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教育,并定期考试考核,要求牢牢记住。但即使如此,企业文化工作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因为我们忽视了企业管理者的关键作用,而这一群体是企业文化的传导群体,更是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行为与管理方式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和作用发挥。

在企业文化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履行文化责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学习责任、践行责任、教导责任、维护责任、创造责任和管理责任等六大责任。

学习企业文化不仅是员工的事情,更是管理者的事情。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一员,必须学习公司企业文化,同时作为管理人员,还要对公司企业文化能够有较深的认知和理解。管理者要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准确认识企业文化形成背景、发展脉络、逻辑结构和内涵特点,汲取其中的先进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等,同时还要明确企业文化对自身及员工的要求,以便于管理者在自身工作和管理员工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企业文化方向。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作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文化风貌。管理者在工作中不仅要遵守制度流程等规范,还要自觉践行公司企业文化,遵循公司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在事项决策、工作分配、员工管理、工作评价、上下沟通、关系处理中,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公司的文化标准,恰当平衡保守与进取,机遇与风险、效率与规范、成本质量与效益、个人与团队、整体与部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等各种关系。

管理者不仅要促进下属员工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提高其文化素质和修养。管理者有义务督促下属员工学习和践行公司的企业文化,并有责任确保企业文化在其管理范围内的有效落实。企业管理者在与下属员工工作交往中,要注重以身作则的文化示范作用,并注重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使下属更深刻地理解、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理解企业文化要求的必要性和意义,明确企业文化的要求,并提高员工文化践行的自觉性。

管理者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企业文化的正常运行,并在员工违背公司文化期望时主动给以纠正,并针对此状况进行分析,对员工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以确保每个员工、每个行为都符合文化规范。同时,管理者要能够在公司制度、流程等执行过程中,要思考其是否符合文化的价值倡导,当发现有违背公司企业文化倡导的管理行为时,要能够及时向公司反馈,以采取修订措施,保证文化倡导与制度流程之间的匹配和一致。

要以动态的和历史的视角看待企业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在坚持中创新。关注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其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新要求,并敏感于公司新的文化现象,并对其意义和潜在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创造文化的优化变革,实现文化新发展。同时要总结公司在外部环境适应和内部价值整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总结、提炼和提升,形成新的文化主张,以更广泛地指导公司工作的成功开展。要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新的公司文化,以更好地适应外部发展环境要求,更好地营造管理环境。

管理者要做好本部门的文化管理工作,同时要从公司整体出发,积极参与文化管理,协助文化责任部门开展文化工作,执行各项文化工作任务,支持各项文化活动,并真诚对文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公司整体文化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

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北京国富管理咨询公司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难的问题。

核心项目组是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核心机构,负责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推广,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执行者和推动者。核心项目组一般由咨询公司与企业内相应文化部门共同组成。咨询公司企业文化项目组负责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提炼出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层文化,撰写和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手册等文本,并制定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企业内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一般有企业文化部(处)、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企业宣传部、企业工会、行政办公室等组成,核心项目组一般要求有这些企业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参与,并配备3—5名的专职人员。核心项目组这部分人员要求全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设计与宣贯实施,他们是企业的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参与人,能更深切地把握企业需要什么文化、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他们的工作办法、他们对员工的把握是企业文化推动的关键环节。咨询公司项目组与企业项目组的通力合作、合理分工,是保证整个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保证到位的基本条件。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离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将寸步难行。企业文化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企业老总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必修课。所以我们根据众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四个同心圆”模型中的第2层设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企业的一把手及分管企业文化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组成。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者和推动者。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部分包括战略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等,外在部分包括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总体把握,亲自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建设,涉及到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文化资源等五大资源,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协调与配合。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使组织与顾问公司的项目部进行协调和沟通而成立的,参与项目的内容比较少。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很难使企业做强做大、基业常青。

彼得圣吉在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提出了先导小组概念,其本意是通过先导小组活动把概念变为能力,把理论变为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引进了先导小组的概念。先导小组是创建卓越企业文化组织、培育卓越执行者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通过集中研讨、定期会晤,确定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试运行方案等手段,使大家学习并改变,提高执行意识和能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企业文化先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播种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先导小组可以反馈企业文化内容的实践,为项目组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和建议,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先导小组的主要作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企业文化实验室,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分析目前组织企业文化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思路研讨。成立先导小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首先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对目前组织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内部诊断,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内部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建议和思路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促进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思路的产生和方案的出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咨询顾问引导下,先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二是在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先导小组成员就所提出的方案中存在的漏洞及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对方案进行论证,使方案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中基层导入工作,促进知识、技能转移,训练内部教练。在先导小组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过程当中,咨询顾问将通过大量的训练,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先导小组成员,使他们掌握执行体系,并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传授,最后成为组织的内部顾问,能够对组织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企业文化先导小组由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负责组建,成员组成包括:企业中、基层单位推荐、选出的员工;各个部门、车间或班组选出的2名成员等。员工身份要求包括:中层干部;职工意见代表;具有特色文化思想的员工,要求进步、表现积极的员工等。小组成员要按期参加文化项目专题活动和会议,接受文化培训和方法学习,并参加企业文化理念提炼活动,向项目组提供建议和批评;与项目组共同探讨一些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并执行活动,完成宣传和收集信息的任务。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和最主要承载者、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建设者和受益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可以从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反映出来。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根植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最终由员工决定。文化建设项目强调广泛参与,从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各级员工都会有不同的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的提炼、诠释阶段,更多的是企业高层与中层人员的参与,当这一层面心理认同度比较趋于一致之后,接下来是论证和让员工讨论、接受的过程,项目核心组通过小型会议等方式让员工一起来讨论,收集大家的意见。经不断修正后最后达到员工代表的基本认同,再以规范的文本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仪式向全体员工公布实施。企业文化使者作为企业员工的优秀代表、企业文化的先知先觉者,是传承文化的带头人、传播文化的宣讲人、员工企业文化疑问的答疑人。在利用企业文化“四个同心圆”组织建设模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分别设计了产品线、培训线和活动线三条平行线贯穿于四个同心圆的组织:产品线主要有《企业文化评估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内部读本》等,这些文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与工具;培训线是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基本保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培训贯穿于前、中、后期,并利用“焦点小组访谈”、先导小组培训、文化教程宣讲等方式使企业文化能够全员传播;活动线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拓展训练、辩论赛、拔河比赛等,用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感,营造一个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四个同心圆与三条产品线的纵横结合,构成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网络,把企业文化的触角伸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和各个层级。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系必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经过企业管理经营的实践检验,“四个同心圆”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模型根据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行动,使企业精神、理念渗透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化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成为企业建立先进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碰撞和竞争,随着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广泛而深入的实践,要求明晰而深刻的理论,以便能够覆盖方方面面,透析层层本质。企业文化,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中的一种。如何准确把握和成功驾驭企业文化,保证其真正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率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不但重视制度化、规范化等“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员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就建设企业文化来说,中国企业有许多条件不如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如经济实力不强、基础管理薄弱等。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也有日美企业所没有的许多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一是悠久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提倡的种种思想,许多都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萌芽或渊源。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形成了从不间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有较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有一支值得信赖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优势。

三是行业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当然,紧紧依靠以上优势还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所处行业的优势,甚至地理优势、环境优势等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淮浙煤电风台发电分公司作为浙江能源集团公司(电力行业)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行业)均股投资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电一体化火力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几年来,风电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创建独具风电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升、落地生根与成果应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注入活力和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上级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电力行业特征,结合风电自身实际(最大的实际就是,国有企业、煤电一体化模式、皖浙两省合作),融合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多、思想活跃的特点,以服务企业“打造标杆电厂成就卓越风电”的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若干方面,努力提炼出一整套符合风电发展规律、契合员工成长需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企业文化体系,把风电建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国内一流发电企业。

(二)特色举措

1、承担国有企业使命,全力做好“为社会服务”

1. 1不负使命“敢于担当”。风电作为一家全资国有企业,国家“皖电东送”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承担使命,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保证社会用电需要,力争机组稳发满发。在为社会提供稳定电能的同时,也不把污染留给当地百姓,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信守环保承诺,超额完成安徽省和淮南市下达的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荣获20xx年度安徽省污染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奖和20xx-2011年度淮南市“污染减排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对社会的担当。

1. 2企地共建“融洽关系”。和谐,是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和谐的周边环境是风电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风电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积极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力所能及承担社会责任,营造了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一方面,主动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夏天慰问冒着高温酷暑工作的环卫工人、消防官兵、交通警察;冬天看望渴望社会关注的智障儿童和孤寡老人,使企业成为助推地方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与厂址所在地村庄合作,连续6年向所在地高门!村小学资助电脑、书本、桌椅、文体用品等,还让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困难学生结对,对困难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帮助。企地共建促进了地域文化融合,企地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2、海纳百川,内部文化融合,全力做好“尊重和理解人”

2. 1核心理念“海纳百川”凝共识。风电职工来自全国27个省市,既有不同发电集团文化的差异,也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风电依托发电企业传统文化,结合多元文化背景,广采众家之所长,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初步构架出以“博纳、和谐、活力、创新”、“企业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的理念为核心,以创业、创造、创新的“三创”文化为根本,以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的“三心”文化为取向,以朝气、正气、大气的“三气”文化为引领的人文校园、和谐家园、平安乐园和建企即建校、建企即建家、建企即树人的“三园三建”企业文化,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

2. 2孜孜追求“人的发展”助成才。风电积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与制度,创造自我激励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强对专业化尖子人才的培养,提供青年员工更多更广泛的成才通道,以达到人企共进的目的。风电按照优化结构、发挥特长、量才适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去经受考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些年轻干部进行岗位轮换,历练熟悉基层、化解矛盾的意志品质,锻炼吃苦精神,增进对职工的感情,多角度地考察干部,以激发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中层干部选拔积极引入公开竞聘、民主推荐等方式。风电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年轻员工成长成才。由于风电年轻职工居多,在班组里职工之间的学历、工作经验大部分相同。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畅通年轻员工成长渠道,风电在基层管理岗位上,从班组小组长、班组长到科室管理岗位都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最合适的人员到最合适的岗位。

3、行业文化融合助推管理提升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风电党建工作属淮南矿业集团党委分管。由于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的差异,使风电党建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瓶颈。风电以浙能党建文化为切入点,吸收借鉴煤矿党建文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破瓶颈,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

【文章摘要】通过列举路桥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提出了路桥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这样的论点;得出了结论是:路桥的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目标记录着企业在过去岁月里成功与不足的经验,因此,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更是未来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导向。路桥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够解释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向企业管理的领导者指出什么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它更是企业领导者的重要课题。

企业文化由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今天已发展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人们把它作为一种实践,升华为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就厦门路桥公司而言,成功与发展已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底蕴之中。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其中,最令路桥人骄傲和自豪的就是路桥在多年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中,形成了“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路桥人特有的价值观和目标。这种精神已渗透在员工的行为规范;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没有进取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座右铭,是路桥人的目标和追求;不屈不饶,团结拼搏,向上奋进,追求极限的状态是路桥人的形象和标志!在时光的隧道里,路桥的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目标记录着企业在过去岁月里成功与不足的经验,因此,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更是未来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导向。它不仅能够解释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向企业管理的领导者指出什么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

可见,企业的文化建设应是企业领导者的重要课题。在总结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较好地定位路桥公司的企业文化应是: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具体体现是为国家管养价值数十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充分表现为有一套与企业共同价值观协调一致的行为规范;最里面的是价值观—那就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和精品意识。

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好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

1、建立并巩固鲜明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世界观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所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宗旨。那么,我们要不放手对企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巩固,并号召企业员工自觉推崇和尊重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向社会展示自己独特的企业性格和公众形象,努力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2、进一步明确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把“创造精品”、“积极创新、崇尚唯美”的奋斗目标作为员工自己的价值追求,使员工能自觉把维护社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看作最有意义的工作,并为之奋斗而奉献,从而激发员工极大的劳动热情和工作主动性,使企业的外部适应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企业也由此获得成功和发展。

3、铸造、弘扬灵魂般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理念和长期形成的风范,是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精神境界。它决定着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的各个主要方面,因此,应进行大力弘扬。

路桥公司企业精神具体表现为:口号—“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企业歌曲—“路桥请”;标识——寓意是不断蜿蜒的路是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象征。

4、创建企业的共同愿景即企业的目标和宗旨。这个目标和宗旨是:打造精品项目—创新内部管理—提升对外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要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并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必须有良好的组织形式,因为组织形式是公司赖以存在的骨架,是命令得以传达的渠道,组织形式不健全,管理者就无法使其指挥发生功效。若要做好做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它应有相对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具体的运作。

首先,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将职工与工作持续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系统三个层次上得以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具体策略是:

1、使学习成为公司的一项“基础业务”,在公司内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2、建立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让知识的汇集和传播畅通无阻。

3、把目标作为职工奋斗轨迹的永远动力。其次,实行分权管理,上级与下级共担责任、共同控制、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能。

做到既关系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建设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只有制度激励创新甚至把创新作为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的制度,才能使企业制度与群体价值观协调一致。

对已建精品工程、在建优良项目、bmms系统、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花园式绿化工作等精品做大力的宣传和推广。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是制度实施的结果,是企业所倡导的精神的化身,是企业行为实实在在的代表。企业中的榜样主要从一线员工产生,在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发现、培养、树立。

硬管理即规章制度、外部监督、行政命令进行下的刚性管理,它可以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的物质手段。软管理即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共同世界观,建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然,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极为广泛的,而且影响又是那么关键而漫长。它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样便给人一种“虚”的感觉。那么,如何将“虚”做“实”,具有推动力的方法是什么?近期主要做些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制作独特的《企业文化手册》。对公司多年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概括总结并为未来作个导向性的方案,达到对外宣传,对内成为行为准则的作用。具体内容可设计为企业价值观、发展总目标、工作任务、工作主线、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工作作风、企业形象、职工基本行为规范、优良传统或荣誉、公司标识等。

二、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关心职工、尊重职工,解决当地当时职工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创造性。

三、制作精品项目宣传画册及光盘。充分体现公司的“精品”意识经营,也以“精品”示人,重要品牌是:“bmms系统”“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省级花园式单位”。重要的行业优秀事例是强电系统节能灯的技术革新,bmms系统在具体桥梁的应用和推广项目的成功等内容。

四、形成特有的人文定势。企业的人文定势不能坐而论道,要形成制度:(1)发挥企业文化习俗与仪式的作用(2)精心策划文化体育活动(3)让领导者参与其中,并努力充当企业文化的领袖。

五、树立自己的典型即企业楷模。典型是制度实施的结果,是企业所倡导的精神的化身,是企业行为实实在在的代表。企业中的榜样主要从一线员工中产生,进而予以培养、塑造、保护、宣传。

六、大力推广优质服务。通过创建文明窗口的“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具体载体,大力推广优质服务。具体做到:对外,关心服务对象,真正树立“用户第一,服务第一”的整体形象。对内,关心职工、关心集体,力求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因此获取良好的社会知名度。真正形成和谐的群体关系,努力溶入和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七、把企业制度溶进群体价值观之中。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与内在的群体价值观必须协调一致。具体表现为在企业制度安排上,重点是a、鼓励职工敢于承担责任,积极承担风险,鼓励和奖励的是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创新结果的奖励。b、促进对具有真才实干的职工参加到各种创新项目组,并保护项目组成员不受企业不良系统的扰乱,工作受到延误。c、制度所保障的组织机构和控制机制必须有效地激励职工加强人员和部门间的协助与合作。

八、努力进行网络化管理,让职工的沟通更顺畅。因网络的功能,使企业较为开放,这种开放能改变企业的人际关系和权利结构。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员能更清楚企业的战略、运作和财务状况,职工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他们更能预测和理解企业决策层的意图和决定,企业更能扬长避短,保障企业运作的高效。

九、进行有效的人员培训,栽培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设计后要变成现实,必须对其进行栽培,而栽培的方法之一就是人员培训。

十、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把技术革新、窗口创建工作作为有效载体,激励广大员工在岗成才,在岗做贡献,并获取以下成果:1、管养好管辖区基础设施,使道桥畅通、便捷、安全;2、提供优质服务,让文明形象成为城市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还把企业文化喻为企业之源。尚若如此,我希望我个人以上的探讨是抛砖引玉之举,能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寻得源头,让孕育企业这棵大树之水源源不断!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在管理中对员工思想上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员工对工作和生活具有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论文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提出了几点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旨在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效地融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企业文化;融合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健运行的保障,通过对企业员工三观的树立,使员工更加有效地开展企业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模式和行为规范等,进行整合建设,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生产经营理念进行展示。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1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工作

目标和研究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目标都是对企业员工的向心力进行强化,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价值的最大化;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1]。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员工思想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员工正面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行培养,使员工具有处理问题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对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的创建,使员工对企业的主人意识和向心力得到强化,实现对员工活动的优化和提升。

2.2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

上具有交叉性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手段,对员工的价值观、职业素养等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员工能够具有更加积极向上的观念,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更加积极能动的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共同理念、目标以及行为准则的创建和遵守,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上受到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进而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两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并相互影响。

2.3两者在工作形式上都强调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以主题课程教育、心理谈话与辅导等形式,对员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帮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共同理念的认知和遵守,对企业员工行为进行规范,使员工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共性和向心力。两者都强调对员工思想意识形态和情感上的沟通,通过思想去影响员工的行为。

3.1使企业管理水平更加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国有企业在发展建设中相较于其他性质的企业更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而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时代发展与市场创新进行综合的考量,才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应有的效用[2]。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创新理念和管理手段的总结与整合,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企业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管理。

3.2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国有企业由于性质和组织形式上的差别,比私营企业等更加具有经营的难点,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和不足。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化企业发展理念相融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进而对企业管理以及员工素质进行全面、及时的提升,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将正面积极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为企业向心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都是企业员工,在进行两者的融合时,要对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进行明确,对员工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需要在完善的组织机制保障下进行开展,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工作进行开展。对工作中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使两者融合工作能够有序地展开。同时,融合中要通过对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坚持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4.2通过多样性的方式开展融合工作

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化活动来进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其中,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积极有效的企业文化活动是促进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创建企业内部交流机制,及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反馈,通过主题明确的文体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活动的内容中,使员工在活动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力地参与[4]。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机制,使员工能够对活动的感触、思政动向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4.3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和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方向,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理念等进行贯彻和宣扬。在这一点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对企业文化的整体方向进行明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对当代路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理念进行贯彻和宣扬,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使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4.4以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方式,企业文化是通过共同准则等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展开[5]。企业文化在建设中会充分考量企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两者融合能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时效性。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灵活、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和思路进行学习借鉴,改变传统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创新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地创新,使其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合。

综上所述,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融合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等几点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使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

【1】崔迪,张鸿.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20(19):173.

【2】王晶.浅谈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xx,14(02):175.

【4】贾志平.试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一性”[j].现代企业教育,20xx,22(16):15.

【5】王雨彬.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j].现代企业教育,20xx,19(11):159.

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文化,人们习惯的认为,书读得多就是有文化,没读书或读书少就是没有文化,把文化作为知识的象征,这是人们崇尚自然科学的一种现实思想表现,也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其实文化存在于人们的一切活动中,只要有人的活动就有文化的产生。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行业文化,可以说在人的活动中,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阐明一个道理,文化不是建设出来的,文化是一种积淀,文化是人的活动的记录和展示,是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文化由人的实践而产生,通过教育和实践而深化发展。概括起来,文化具有四种层次,即民族文化、组织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

企业文化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企业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我们所说的建设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要重新审视我们企业所遵循的价值观体系,根据我们的长远发展战略重新建立起一套可以共享传承,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创造、认可和时间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格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它是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全部实践活动中的管理方式,是企业职工一切活动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独有的文化,既具有企业的共有特点,不同的企业又具有不同的特色。

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

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

第三层是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

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

一是无法模仿、不可复制;

二是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现在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不同,但过去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应该珍惜,而未来必须由新的文化来引导,这就是我们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为企业文化,只是大文化的一小部分,脱离不了大文化的范畴。谈企业文化,应该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人、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社会这个范畴切入:首先是宗旨、精神、理念;其次是经营、研发、工作上的文化;第三是个人层面上,做人做事的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规范。

文化有民族文化、组织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四种层次,明确这四种层次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依存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有必要。

企业的内涵是组织,企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因为它融合了民族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的内容,它不等同于某些领导者为企业所设计或所倡导的“企业内的文化”,也不等同于某些贴在墙上或挂在嘴边的标语或口号。文化修养从深层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文化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更是这样。文化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系,对组织协作能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将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极其细致而实际的。

著名学者施沃茨(tz)和戴维斯(s.m..davis)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那么可以这样理解,“期望的模式”应该包括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那就是一种个人文化,企业经常组织的一些文化体育活动以及一些内部的规定、规章就是群体文化,这些都还没有上升到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高度,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要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它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因为,文化是一套内隐的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倡导的文化只能代表个人文化或群体文化,在它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之前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建设企业文化决不会通过几次演讲、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呼几句口号,搞一些活动就能完成的。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员工对文化具有自主选择性。

海尔的企业文化,在我们国内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企业文化,他的文化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先进文化思想和管理理念。

海尔企业文化=日本的敬业精神+中国儒道文化+美国的管理经验

1.追求卓越——要干就要争第一

2.创新观念——明天的目标比今天更高

3.人才观念——人人是才,赛马不相马

4.竞争战略——先谋势,后谋利(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势而导者,谓之神 )

5.市场观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

6.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的

7.发展观念——大公司体魄,小公司灵魂

8.领导观念——领导就是借力

我国深圳有一个民营企业叫做华为集团,华为集团的老总叫任正非,是一个从部队退下来的军人,他从最初的6个人,2万元创业资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敢于和思科叫板,与西门子、3com联姻的通讯大鳄。任正非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他在一次讲演中还这样说道,“企业要想前进,就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奋斗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华为从创立至今,就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客观存在的人文文化、员工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经营理念。它渗透在企业的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的一切行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贯串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文化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才能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如今,企业文化已从文化的宣扬上升为理念的塑造,从单纯的文化领域延伸到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各个方面。一些同志认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琴棋书画、标语广告就是企业文化,这显然扭曲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丢掉了企业文化的灵魂,因而必须在思想上进行一场深刻的理念革命,否则,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囿于思想认识的束缚,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因而,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企业文化运行体系,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必然会受到种种束缚和制约,难以有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内涵、拓展外延、优化内容,坚持把企业文化同企业经营战略、人文理念、人才开发、党的建设、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体系、把握特点、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下功夫。

一、建立机制健全、运转灵活、刚柔并济、兼收并用的。

三、是塑造企业精神,建立;

四、是规范道德准则,建立;

五、是突出行业特点,建立

六、立足自主创新,建立。

通过建设新型文化建设体系,培育和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行业特色和自身优势、能够体现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品牌;提炼和培育出具有时代气息、能被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努力完善和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一致、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现代管理理念,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有效的机制体制作用下健康发展。

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对外宣传的工具,那绝对是本末倒置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包装,它是作用于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渗透于企业员工思想行为中的一种管理理念。

一个企业要成功,就必须建立成功的适应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只有把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在一起,把企业经营与文化结合才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涵盖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的生产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如果说物质资本因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硬件的话,那么,如何发挥人力资本潜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的软件。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培育出来的一种企业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它贯彻于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和每一位员工,它是实施中的一种积累。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制定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因此,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应有其自身特点。没有特点、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盘没有放盐的炒菜。

企业应建立某种适应这些文化机制来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现在大家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但此话很不全面,很不客观,企业领导人的确是搞好一个企业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成功的关键应在于是否建立起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建设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外资企业的一个总经理调动了,企业发生的变化只有一个:坐在总经理位置上的面孔变了,其他一切如旧,即使有变化只是总经理的个人领导风格不同,而我们的多数国有企业依靠所谓“能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前者一个企业的运作依靠的是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而后者依靠的是某种机遇,因此,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标志,关键在于他是否在企业内建立起保证企业长胜不衰的机制,即企业文化。

美国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一段话: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组成你的语言;

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将养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人的思想、语言、行动、习惯和性格最后都归结到命运,命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是我们在愿景中所描述的。那么我们要获得这个命运中的愿景,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企业性格,而企业的性格是通过企业经营行为的习惯得到的。行为正是我们所总结的企业文化的思想以及宣传的语言和相应的管理体系表达的。而我们正是要用价值观来展示企业的基本性格和公众形象。

企业形象完全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通过传媒所进行的企业形象宣传,比如ci策划,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要想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唯一的选择。

ci设计时6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70年代在日本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管理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其定义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生产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

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这是世界级绩优公司首肯和一致的公认。2001年初,美国海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建立既深刻体现企业战略思考、又全面反映员工共同意志的全员认同的价值体系,这是建设高绩效、强执行团队的根本基石。企业文化与战略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基于对企业战略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把握,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企业实情、对企业发展具有切实指导意义、能够真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而不是脱离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文化体系。反过来,与战略有效互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成为推动公司管理提升与战略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则是一种向心力。二十一世纪,我们要把文化上升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员工广泛认可并自觉实践,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高层次有效管理方法。有人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这是很有哲理性的,它不仅生动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指明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领导必定是一个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一个不懂得怎样去抓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内在动力,能为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提供坚强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战术动作,而是一个战略选择。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以下8个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坚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着眼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渐次发展,不搞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按计划、有步聚、分阶段的有序发展。

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适应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

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适应企业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适应促发展,以适应促进企业文化作用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有效发挥。什么是适应,通俗地讲,就是不能大脚穿小鞋,不能把女人的衣服穿在男人身上,就是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另搞一套。

企业文化建设永远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它有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没有长效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在一个时期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如果你不注重文化的升级、创新和发展,在另一个时期你就会落后,就不可能起到凝聚员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的同志可能说,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核心价值观330多年保持不变,至今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他的内涵绝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升华。海尔是世界知名的500强企业之一,海尔的企业文化也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大家经常说到海尔精神,海尔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不断创新”,这就是海尔的人文精神。最近,2008奥运在全国可谓是热朝四起,海尔瞄准了这一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进一步把海尔精神、海尔文化、海尔产品推向世界。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海尔在迊奥运中做了些什么呢。2005年8月,海尔集团与北京奥组委在北京签约,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之后,海尔确立了支持北京奥运的三项任务:一是传播奥运精神,他们认为奥运文化与海尔文化息息相通,“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海尔“挑战自我、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文化核心一脉相承,于是,海尔决心要通过传播奥运精神,让世界看到海尔借助奥运精神创全球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是参与奥运建设,海尔认为,奥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办好2008奥运会需要每一位福会公民的共同努力,同时,北京奥运会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实力,同时也是展现中国品牌的机会,海尔作为其中的一员,必须积极参与;第三是提供奥运服务。用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向全球参会者展现中国优秀的服务水平。因此,海尔不仅积极传播推广奥运,更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完美的服务支持奥运建设。目前,在包括鸟巢、青岛奥帆基地等在内的15个奥运场馆,都使用了海尔的高效环保中央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海尔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他们还将为北京奥运村、媒体村、青岛奥帆基地提供海尔整套家电,并成立了海尔服务团队,有针对性的对奥运场馆进行专业服务,并专门建设专门为奥运服务的海尔洲际国际酒店。去年2月6日,海尔又启动了“cctv海尔奥运城市行”活动,积极支持奥运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你难道说这不是一种文化创新吗?海尔通过传播奥运文化,进一步地把海尔文化、海尔产品推向了世界,这种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是无限的。

由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他可以与企业同在,直到永远,如宝马的“使驾驶成为一种乐趣”、杜邦的“通过化学使美好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海信的“创新就是生活”、索尼的“永不步入后尘,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通用电气的“进步乃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等,又如,我们中铁二局的“开路先锋”(时代精神)、锦江宾馆的“创造感动”等等,这些理念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同企业同生死、共命运,它可以同企业共存亡,它不可以因企业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如果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理念不变,实现理念的方法、手段和内容也不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断变化,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四是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要着力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一切为了职工,一切尊重职工,一切依靠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发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个性化原则。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体现“文化”特点,更要突出“企业”特色,构建具有市场化鲜明特色,富有自己个性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不要把企业文化搞成千人一面,毫无个性,也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公共文化、大众文化。

六是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原则。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广大职工为主体,紧紧依靠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为广大职工普遍认同认知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连贯、左右衔接、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体系。

七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贴发展第一要务,使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心来构建,围绕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来运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和谐统一,与企业发展稳定的和谐统一。

八是可操作性原则。要树立求真务实观念,从国有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展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目标适中、便于操作、易于运用的实用型企业文化。

在我们企业文化的发展中,现在有六种不正确的观念,或者说是误区,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文化政治化。现在有一种趋向,一说到企业文化就把它同党委工作联系到一起,认为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群部门的事。可以明确的地说,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它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割裂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二者从逻辑上说是两个相交的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什么?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都是以观念形态、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为核心,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合理科学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引导、教育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品位,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也有不同点,一是范畴不同,前者属经济管理,后者属政治范畴;二是形式不同,一个是指令性,一个是非指令性;三是机制不同,一个是规定性,一个是非规定性。 企业文化是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规范管理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保证,并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挥作用提供落脚点。二者在“企业”这个舞台中应该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企业文化娱乐化。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一谈到企业文化,总是与精神文明和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20多年过去了,有很多企业依然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党委或党支部的事,还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人来开展活动,因而把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部门来主管,这都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不是政治工作不是党委的工作范围,而是一种管理行为,党委只不过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相应的责任罢了。另外,将企业文化放在人力资源来主管这也是很不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战略行为,而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企业的内设机构,不具备驾驭企业整个战略行为能力,它无法从战略的角度去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由具有战略策划能力的部门去做。(没有成立企业文化部的企业大多数是由党群部门,也有的是总经办)我们应该承认,企业文化同思想政治工作是有联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良好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活跃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推动、深化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但不能取代企业文化,二者不能混淆,这是由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属性所决定的。

误区三:企业文化建设万能化。把企业文化当成企业起死回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神化。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企业文化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他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关键素,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但不能提供全部,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企业,但优秀的企业企业文化则一定是优秀的。因此,不能说我们有了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就发展了,我们的企业就优秀了,因为企业文化不能左右市场,企业文化的约束能力也不能约束所有人。但我要说的是:有了具有企业特色、适应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有人常说企业文化是老总文化,初听起来不无道理,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是否到位,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在实践中带头尊崇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领导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领导者的推动,文化的发展就缺乏动力,只有企业领导者的文化自觉,才能形成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把企业文化当作老板文化,只做执行者,不做建设者,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企业文化就是老板个人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真正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的体现。

企业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企业文化不是由老总或智囊策划出来的,而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所总结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是一种共同的行为文化。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其作用和意义更多要是体现在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凝聚上,企业文化必须靠企业自身的建设和积累,单靠企业领导者一个人是支不了企业文化这座大厦的。

误区五:企业文化建设公式化(趋同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借鉴,但借鉴决不是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企业文化只可借鉴,不可复制,有一模一样的产品,但绝没有一模一样的文化。如果忽视了形式下面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基础,结果使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成为了企业对外展示形象的包装袋。

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在方方面面都一模一样的企业,即使是生产同一样产品的企业,企业的现状、员工的构成,以及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说,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要正确看待优秀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要简单地肯定和照搬照抄某种文化模式,单纯克隆优秀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性质、行业特点和自身的背景,这样的企业文化好看不中用,是毫无意义的摆设。一句话,适合自已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误区六、企业文化“造人化”.国内相当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塑造员工,包括按照领导者和组织的意图改变员工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与此相应,这些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在内容上基本局限于人的道德品质或人品的范畴,例如,“爱国、爱家、爱他人”,“善、诚、智、勤”等等。我们认为,培育和塑造员工确实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我国家长制和官本位非常严重,强调服从和控制还是我国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如果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造人”,可能会出现一种不良的倾向:领导者把自己放在造物主的地位上,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先进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去塑造员工。企业文化的根本方面不是塑造员工,而是塑造企业自身。例如确立企业精神,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目标优先采用的方式,包括企业如何对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包含员工)等。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目标与宗旨,营造企业的未来。优秀的企业家把企业看成是一种社会化的个性系统,努力通过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形成健康的个性与灵魂,使企业成为为公众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机构,能够与社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例如,惠普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卓越的贡献和成就;相信和尊重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坚持诚实和正直;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鼓励灵活性和创造性。世界闻名的惠普之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珍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海尔的市场观念是: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海尔的售后服务理念是: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我们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造企”和“造人”都很重要,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一味地强调“造人”,强调员工的接受与服从,而看不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引导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创造作用,那最终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我们四川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看,在国资委成立以来三年的时间里,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全球企业文化发展的形势来看,与国内如海尔、宝钢、上海大众等许多知名企业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的差距,今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这说明国资委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引起了进一步的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起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怎么样加强呢,在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这样描述的:

要树立“大文化”观念,以文“化”人,以“文”兴企,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以文化强势企业带动文化弱势企业。着眼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树立和推广文化建设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建设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大力发展钢铁、重装、水电、建筑、服务、交通旅游等行业文化;大力发展众彩纷呈、具有竞争优势的集团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多元融合、多向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生态环境,创造出凝聚职工的文化力量,建设和谐、文明、朝气蓬勃的企业人文环境,打造更多的文化型、学习型企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职工。

“ 十一、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软硬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和重在建设、开发运用并举的方针,把软件开发与硬件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领导推进与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结合起来,把企业自主创新与兼收并用、博采众长结合起来,做到开发与运用协调一致、同步发展。

其主要目标是:要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文化竞争力,通过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升华,把企业的价值观、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渗透到职工思想行为中,内化成职工的自觉行动,外化为企业形象的塑造。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建成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地位相适应的文化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塑造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建设优秀团队“三大工程”建设,力争在2010年使我省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完善、功能完整、达到有品位、有品质、有品牌,有特色、有亮点、有精品的“六有”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文化、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有机融合,推进企业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使我省国有企业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建设优秀团队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将管理变革成果牢牢固化在企业文化之中,努力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搭建企业文化平台、巩固企业文化阵地。优化企业人文环境,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切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决不能脱 离企业实际另搞一套,必须要对企业的自身情况有很很深的把握和了解,这就需要调查研究。

对存在的企业文化进行自我诊断,系统分析,看看企业创建以来,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传统作风,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对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明确现有企业文化中哪些是积极向上的,哪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应该发扬的,哪些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应该淘汰的。

设定基本方向指设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总方向、总思路。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应在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彻底、全面再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使员工们形成企业所倡导的价值关和理念,同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确定企业文化再造的组织机构,这就要先确定组织机构人选,一般由公司高层领导,部门负责人一起组成,然后给出企业文化再造的可行性分析。企业文化的再造的规划要有可操作性,只有便于操作,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可,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才能得到有效体现。

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支撑和理论支柱。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核心价值观330多年保持不变,至今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海尔在发展实践中总结出“创新”价值观,始终成为企业振兴和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昭示我们,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之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企业怎么发展,其核心价值观都应该恒久不变。

比如摩托罗拉价值体系中的经营策略,最令人欣赏的就是它在45年的历史中的一致性:“以技术产品领先为基础立于不败之地”。在其几十年的过程中,追求领先地位的表现总结为3个明显且相关的模式:

(1)、不断开拓新产品、新市场;

(2)、不断加强、扩大和更新现有的产品生产线,发展现有市场;

(3)、不断努力,更不断改进产品品质,缩短产品周期时间;

这三种模式确保摩托罗拉在环境和时间不断变化的半个世纪保持了其在通讯领域的领先地位。

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克罗克在麦当劳创立的初期,就设定了麦当劳的经营四信条,即:

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快速准确友善的服务、

清洁幽雅的环境

一切做到物有所值。

也就是“品质、服务、清洁、价值”。麦当劳几十年恪守信条,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和员工行为上。到今天终于成就了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开设7万多家分店的世界第一大快餐特许经营企业。

因此,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去很好的挖掘本企业的文化底蕴,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对存在于企业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经营理念进行很好的梳理和提炼,培育、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是一个很重要、很复杂、也很困难的事,在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根本问题。

首先是企业要追寻什么?也就是未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我们称之为愿景。

第二个问题是为何追寻?就是企业为何而存在,为什么能够成为愿景中所描绘的企业?问题的回答就是企业的目的或使命,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源。有使命感的企业才有高于满足股东与员工需求的目的。有这样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叫做什么呢?叫做以厂为家、爱厂为家,这常常成了企业用来教育和要求员工的座右铭或戒条,但员工反过来这样说:我有家,我有老婆孩子,我到厂里来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为了养家,我干了活你就要给我钱,这是我的最大追求,我凭什么要以厂为家呀。因为你没有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要以厂为家。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追寻?也就是什么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是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

在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中还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提炼的核心价值观政治化、口号化。二是理论化。用一些学术理论观点为或过于生僻的字眼和词句,让人不知所云。三是字句过多过长。你提炼的这个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讲就不是你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是一个宣传教育口号,它只是对人的一种精神的宣传鼓动,而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价值观是主导企业行为的判断依据,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既不是企业老总的价值观,也不是少数人的价值观,而是被企业绝大多数人能够认同并接受的价值观。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重要问题。

企业中的所有经营行为都存在选择,这些选择的背后都有价值观主导。培育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真实反映广大职工的内心意愿和企盼,使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保持一致,突出企业的文化特色和风格。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信奉“保存和完善生命”的价值观;麦当劳恪守“快速方便”的价值观,四川航空公司构建美丽文化,弘扬“真善美爱”价值观,他们均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紧密和巧妙地结合起来,很有特色和个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理念能够落实,最重要的应该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危机管理规范、人际关系规范等。

一是要引起关注。

二是要促进重视

三是要自觉认可

迪斯尼公司就是运用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等手段,作为保存核心理念的方法。只要是迪斯尼的员工,不管是什么职位和阶层,公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迪斯尼大学的新人训练(迪斯尼传统)课程,目的是要向“迪斯尼团队的新人介绍我们的传统、哲学、组织和做生意的方式”。迪斯尼还实施严格的仪容规定。甚至早在60年代,迪斯尼乐园在雇佣员工方面,就实施严格符合公司哲学的方针。这些严格的规定,培养出了“有一种相当标准化仪容的员工。女孩通常都是金发碧眼、不爱出风头的那一类型,全都好象刚刚从加州运动装广告里走出来,准备嫁到郊区做个好母亲的女孩;男孩一律都是纯美国风格、喜爱户外运动、是妈妈总要你模仿的那种迷糊快乐的小孩。(理查德·席克尔)”。

员工——演员表上的演员;

顾客——贵宾;

群众——观众;

值班——表演;

职务——角色;

制服——戏装;

当班——在舞台上;

下班——在后台;

人事部门——分派角色部门;等等,把生活和事业看作是一场永不谢幕的舞台剧。

这种特殊语言不断强化员工的心态,由训练有素的“导演”不断在演员表上的新员工心里灌输和加强公司的理念“迪斯尼就是让大家快乐”。

迪斯尼内部的运做和培训以及管理方式大部分都秘而不宣,更增添了神秘感和精英意识,只有深深属于“内部”人员,才可以在布幕后一窥“神奇魔力”的运做情形。

进入21世纪,启用新的视觉形象系统的公司越来越多,当前的中国企业,很多品牌有着较高的品质和服务,但企业形象,特别是标志,却与自身的地位,企业战略风格不匹配,没有视觉冲击。我们的很多品牌商标、专利被国外抢注(如景泰蓝),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国际化企业形象系统已经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83%,11%的信息来自听觉,所以我们认为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是依附与企业理念的,但却是依靠它广泛传播,它是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清晰认识视觉形象的重要性,以艺术化、国际化、简洁易读的设计,来给予社会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来树立企业的形象。

在企业形象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和吉祥物。只要确定了这四种元素,其他的应用设计就会水到渠成。

基本元素确定后,就可以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导视系统(户外、户内);

包括:欢迎牌、企业标牌、导视水牌、企业整体平面图、建筑指示牌、道路行车指示、门牌等。

2、户外展示、广告、宣传系统;

包括:霓虹灯、灯箱、灯杆刀旗、阅读栏、车体展示、大型广告牌、旗帜、海报、报刊等。

3、办公用品系统;

包括:国内外信封、信纸、传真纸、便签、格式文件、文件袋、文件夹、笔记本、工作证等。

4、服装、识别系统;

包括:门店统一形象识别、产品包装、员工制服、工作服、胸牌等。

5、礼品系统;

包括:企业形象礼品、赠品、手提袋、文化衫、台历、挂历等。

一是树立典范:树立典范或优秀人物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切实的影响。

二是教育和培训:要有效的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也为了让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并利用这些途径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现实毕竟不同于理论,理论只是一种指导工具,理论说得再好也还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同样,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提出只能供企业借鉴利用,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行情,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而且,新型企业文化形成后仍还须继续发展。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新型企业文化,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给每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需要不断地进行积极强化。因此,新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还必须经过长时期、反复的宣传和强化,将员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少数人的观念逐渐变为大多数员工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功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系统化运作,坚持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方化三个层面协调运作,同步发展,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和关键。

制度化运作,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就观念抓观念,就文化抓文化,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硬性约束相配合,否则就会成为空对空的说教,这种制度的约束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带有硬性约束的宣传贯彻是必要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要求也是必要的,随着职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制度的硬性约束将会逐渐淡化,员工的自我约束将逐渐增强,当员工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时,就达到了固化于制的效果,员工就能很好的实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外在硬性约束就消失了,而代之的是员工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就是实现员工的“自主管理 ”。

通俗化运作,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提出并建立企业文化的理论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何使这些抽象的价值理理念产经营理念补广大员工所接受、所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必须运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地消化和融合,转化为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细节化运作。有一本书叫作《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是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的企业文化。我常常听到企业的同志说,要让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地,其实深植比落地更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发现那些对企业长期目标影响重大的那些经营性的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让这些价值观发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正面作用。过去我们的企业主要采用制度建设进行管理,我们用同行业标准线来表示。然而制度实际上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底线,因为当员工的行为在标准线以下时一般是要受到处罚的。如果企业仅仅用制度来管理,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古人云: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仅有制度底线的企业内,员工只有这条线作为标准,行为固然就靠近这条线,所以,经常有人违反制度就很正常了。而文化管理,我们实际上是为企业制定了一条长青线,它发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牵引作用,心灵上的认同,将牵引员工去追寻,而逐渐使行为脱离标准线,从而引领企业成长。因此,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细节中,这才是真功夫,硬功夫。从横向层面上,要落实到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岗位,从从向层面上,要落实到每一个工序和工作环节之中,这样才是活的、有血有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落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植根于职工群众的心灵中,体现在全体员工的全部行为中。纵观我省企业文化的现状,“形”大于“行”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相当一部分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目前还停留在提炼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编印企业文化手册方面,如何落地、如何植根于员工的心灵中、落实在行动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广攀钢集团提出的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的“三化”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这是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蕴含着文化的竞争。西欧诸国企业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的素质优势,创造了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这是西方文化长期的深厚积累和直接反映。企业文化需要长期营造,不是靠一时之功就可以得来,也不是简单地经过改造就可以获取。中国有中国的特色,四川有自己的省情,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盲目照搬,简单模仿,而应学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着眼点和目标定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上,夯实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加快发展,营造适合省情、企情的优秀企业文化。

2006年,国资委下发了《“十.一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各企业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抓的力度上来说应该是很大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力度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文化力的发展,究其原因,我们的制度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需要没有同步,很多方面还没有以制度加以固化。抓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让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并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管理理念,自觉养成,自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性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所考察的大学和企业来看,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研究高度重视,无不有着强大的调研团队和精干高效的工作机构,而且有着相当规模的人才队伍。目前,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误区,一些企业急于求成,以为提炼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编印一本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忌。事实上,这仅仅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欧州的企业文化建设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也是通过了几十年、近百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企业文化所重视的是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以“文”“化”人的发展过程,忽视了这个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生命力,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发展。欧州的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企业文化的研发、建设、推广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而我们在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方面不能简单地说不够,而是差距甚远。一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花钱的事情,看不到直接效益,不愿意投入,企业文化建设常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大量工作必须要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去深化,去植入,人才问题是我省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软肋”。引入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不解决好“财”和“才”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出路。

企业文化建设

一、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塑造和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鼓舞和激励全体员工,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三、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各大区/办事处的企业文化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它是一个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可以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步。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下面的思想汇报实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

家长工作个人计划(通用19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和构思进行提取和总结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灵感和思路。通过认真研读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激情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心得体会(热门1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收获。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三年级教师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在教师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思考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些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

退体育部的申请书(热门19篇)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时,关键是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目标和原因。最后,祝愿所有申请者都能顺利通过申请,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尊敬的各学生会领导:您们好!非常感谢您

个人工作述职报告总结范文(19篇)

总结范文中的例子和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以下是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文化设施是便民利民的基础,文化生活

参观西迁纪念馆心得(精选19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我学会了面对困难并积极解决问题,这让

小学六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管理教学资源。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三: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有趣。

心得距离歌词(优质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前奏ing。在距离三公里的位置

调查水质的调查报告范文(14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收集并整理大量的实证数据,用以支持我们的研究或观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调查报告写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