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心得体会 > 大学中医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大学中医心得体会(汇总18篇)

作者: JQ文豪

写心得体会可以梳理思路,促使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观点。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是一所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心得的学府。作为国内领先的中医高等学府,该大学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具备优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传承。中医心得体会大学坚持以传统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理论,探索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具有独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该大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此外,中医心得体会大学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将通过观摩、实习、病例分析等方式,亲身体验和学习中医心得的实践技巧。大学还积极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与各大医院合作,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在中医心得体会大学,学生将接受严格的学术指导和培养。学生们将不仅学习中医理论知识,还将亲自参与临床实践,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观察病情,了解患者身心状态,从而提出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学生们将有机会与优秀中医师学习交流,观摩传统中医治疗过程,并参与中医治疗的辅助工作。此外,中医心得体会大学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表学术文章,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智慧,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和挑战。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存在,为中医学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培养和输出优秀中医专业人才,中医心得体会大学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中医师,也可以提高中医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中医学科的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价值。通过传承和培养中医心得,该大学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动力。培养具备优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和交流活动,中医心得体会大学致力于提高中医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进程。相信通过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努力和实践,中医学科将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

中医大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都会经历一个叫做“入学”的仪式。我也在最近通过了一个重要的入学考试,成功被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学习和互动交流,在我心里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难能可贵的经验。下面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第一段:多元文化的接触让我受益良多。

进入中医大学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学习氛围的不同。来自不同省市的同学、甚至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使得整个教育环境变得多元化和包容。在课堂上,听取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同学分享中医医疗经验和传统文化,让我受益匪浅。我逐渐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世界级中医医师,必须熟悉其他文化,同时也必须学会尊重并理解文化差异。

第二段:思想碰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但在一群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中学习时,就必须放下偏见,尊重他人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期间,我像其他课程一样高度重视打好基础知识,但这里还有一个与我的思维习惯不同的“中医体系”。在学习中医时,要抛弃某些习惯性思维,逐渐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设想某个病人因为头疼而来看病。在现代医学中,我们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X光、CT等。但是中医在考虑各种因素后,通常会从神经和血液质量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让我思考到从中找到最佳解决办法的“学习方法”。

第三段:学习新语言让我增强自信和交流能力。

在中医大学,中文是默认语言,但是这里也有来自其他语言背景的学生。因此,我也刻意学习了一些英文,以帮助交流和理解其他同学的经验和分享。随着学习的进展,我逐渐意识到,语言是交流的关键。尤其是在国际上,无论是在医学术语还是技能方面,语言的问题都可能成为瓶颈,因此学习其他语言可以让人了解不同背景的文化和传统医学,同时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第四段:社交让我更快地适应到中医大学的娱乐生活。

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交生活。在大学里,有趣的社交活动可以增强信任、友谊和对团队合作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我的大学入学考试中,我也组织了一些简单但丰富多彩的社交活ivities,比如篮球、足球、电影晚会等等。这些活动使我与其他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社交文化、从而更加适应学术和娱乐生活两大传统。

第五段:坚守自己坚持的理念是成功的关键。

在入学考试中,我始终坚持自己对中医学习和未来事业的信念。即便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时,我也不放弃自己的理念和坚持。通过全部的努力和实践,我成功地完成了入学计划,同时也成为了更好的人。

总之,当我们单独或团队入学时,我们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通过我的入学心得体会,希望提醒读者要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能力、社交和沟通技能,在完成大学学习生涯的开端时,并坚守自己对生命和事业的信念。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

中医心得体会大学是一所独特而神奇的学校,它不仅教授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注重学生对中医的心得体会。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临床实践和交流分享的方式,不断深化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我也有幸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法,即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特征、听闻病人的症状、询问病人的病情、切诊病人的脉搏等方式进行诊断。这种四诊法是中医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准确了解病情和辨别病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观察和实操,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四诊法进行诊断,并能够根据症状和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这种基于感觉和经验的诊断方法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也增强了我对中医学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养。这一观念与现代医学的“治病救人”思路有明显不同,体现了中医对健康的独特理解。在中医心得体会大学里,我们通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长期实践,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养生之道。我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养生经验,如定期按摩穴位、运动保健、饮食调理等,使自己保持了较为健康的状态。这种以养生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使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和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第三,中医注重治疗原因而不只是症状。与现代医学以根除病因为目标不同,中医追求以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为手段,达到平衡和和谐,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我在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治疗理念的独特之处。在实际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更加重视调理整体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通过中医的针灸、推拿、草药等疗法,病人的身体得到了缓解和调理,不仅症状消失,同时整体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使我深信中医的疗效和治病原理,并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医学的热情。

第四,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人与人之间体质的差异,对于相同的疾病,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这种个体化治疗的观念在中医心得体会大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贯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相同病症的病人,但每个人的具体病情并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我们能够准确识别病人的体质特征和个体差异,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我深信中医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最后,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奥秘和魅力。通过中医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更加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中医心得体会大学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医学的热爱和信心,还让我认识到中医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我会不断深化对中医学的理解和应用,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医心得体会大学是一所独特的学校,它通过教授中医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注重学生对中医的心得体会,使学生们在不断深化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医术和实践能力。在这所学校里,我通过学习四诊法、养生之道、治疗原因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对中医学抱有深厚的热爱和信仰。中医心得体会大学的学习经历将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也将激励我为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医护理心得体会大学生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我深深地意识到中医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护理的精神内涵和实际操作。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来见证中医护理的实践价值。

第二段:认识中医护理(200字)。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各种手段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护理措施。与传统西医护理不同的是,中医护理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注重护理对象的整体性和个性化。中医护理具有的特点包括:个体化、系统性、综合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同时,中医护理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护理方式,它可以与其他医疗方式相结合,为人类健康服务。

第三段:中医护理的实践经验(400字)。

在我的实践中,中医护理具体运用了很多中医理论和传统的常识,例如“望闻问切”、“气血阴阳”的观察和判断方法,以及“按摩”、“针灸”、“草药”等具体技术。而我最感到有益的是食疗,这是中医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食疗是通过食物来达到保健、治病、康复的一种方法。它摆脱了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人体的负担。在实践当中,我发现食物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例如多吃薏米可以排出身体的湿气,而黄芪、人参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等等。中医护理的实践经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常识,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了中医护理的实际应用。

第四段:中医护理所带来的意义(300字)。

中医护理对于我们的实践和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注意到身体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病从口入。同时,中医护理的理念不仅仅关注病的治疗和康复,更关注预防和保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自身健康的方向和重点。其次,中医护理的实践,将传统的医学思想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实丰富的实践平台。在中医护理的实践中,我们还能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到人性的本质,增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第五段:总结(200字)。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是一种重视人性、关注健康、保障生命周期的护理方式。中医护理不仅带来了我们很多的实践经验和健康的保障,同时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中医药以及传统的医学思想。在这里,我呼吁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技术,在社会中广泛流传,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学中医培训心得体会

大学中医培训是我的大学生活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在报名参加培训之前,我对中医学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这也是我选择参加此培训的原因之一。为了做好培训的准备,我提前阅读了一些有关中医的经典著作,并通过找遍各大书店,购买了一些中医方面的参考资料。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全面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获得一定的实践技巧。

第二段: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进行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等为基础的一门互补学科。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强调“治未病”的理念。这些理论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医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此外,还学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这些理论学习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实践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践技巧的学习。我们分别学习了针灸、推拿和中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学习针灸时,我们不仅接受了理论讲解,还进行了实地操作。通过亲自操作,我逐渐掌握了针灸的穴位定位和插针技巧。学习推拿时,我们进行了模拟练习和实际操作,通过触摸和按摩等手法,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在学习中药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学习了中药的煎煮方法和基本用药原则。这些实践技巧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实际运用方法,提高了我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能力。

第四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与组员合作完成各种任务。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起进行病例分析,通过合作讨论来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有时候,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煎煮中药、施行针灸等。通过与组员的合作,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经验,能够互相学习,相互协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在合作中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五段:对中医的新认识与展望。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中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诊疗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中医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我们需要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医领域的知识,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将中医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身体保健和调理,让中医的智慧成为我生活中的底色。

总结:

通过这次大学中医培训,我不仅学习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有益的收获,也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能够在中医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推广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护理心得体会大学生

中医作为我国悠久的传统医学,渊源流长,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应用。与西医护理不同,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更加注重个人的整体健康管理。在我学习和实践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体悟和经验,深深感受到了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个人体悟。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中医护理相对于西医护理更加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强调治未病、预防疾病的理念。中医护理注重调理身体的基础,包括饮食、环境、情绪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仅靠一般化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针对个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我认为中医护理更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在状态,通过巧妙的调整,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第三段:亲身实践。

在实践中,中医护理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对身体和生活的整体管理。我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保健方案,并且将这些知识推广到了我的亲友、同学中。我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其身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长期的坚持和调理,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的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

第四段:寻找更好的方法。

虽然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不是单纯的划分优劣。在我看来,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更加注重健康和养生,并且在治疗方案上更加温和,易于接受。然而,面对各种疑难杂症,仅仅使用中医护理还有待提高和完善,需要与西医护理相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积极探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第五段:结语。

总之,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文化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医学智慧,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在学习和实践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继续扎实地学习和实践中医护理的理论和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大学中医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在大学中医培训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我意识到在这个领域中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此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大学中医培训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大约200字)。

在大学中医培训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阴阳五行、经络脉络等,我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我还学习了许多经典医籍,例如《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等。通过研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了解到中医文化既深邃又广泛,而且与我平日所接触的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异。

第三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大约200字)。

在大学中医培训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有机会参与临床实习,观察和询问患者,学习如何进行中医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中医诊断不仅仅是依靠设备和实验室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沟通去发掘患者的病情。同时,通过实践,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各种中医疗法的应用,例如针灸、中药等。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更加了解中医的实际运用,提高了我的临床技能。

第四段:与师长交流与学习(大约200字)。

在大学中医培训过程中,与师长的交流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有幸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中医教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中传授知识,还分享了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心得。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懂得了中医的审诊思路和治疗方法。他们还提醒我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因为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第五段:对中医的理解与展望(大约200字)。

在大学中医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医学科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学习中医,我认识到中医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察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维持健康和治愈疾病。中医提倡预防为主,追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思维方式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我对未来的中医发展充满了希望,并希望能将所学的中医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结尾(大约100字)。

通过大学中医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学科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前景。我相信,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我们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更需要我们保持谦虚、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

大学中医社团心得体会范文

在大学里参加社团活动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在这些社团中,医学类的团体也是很受欢迎的。在各种医学类社团中,医自(医学中医自然疗法协会)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在这个社团中,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学到了不少中医的知识和技能。今天就来谈谈我在医自社团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术学习。

在医自社团中,我们主要是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这是我最喜欢医自社团的一点,因为我从小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而医自社团正是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学习中医的地方。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中医疗法和药材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实践来了解中医的疗效。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这是中医的基础知识。

第三段:社团活动。

医自社团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知识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例如,社团组织一些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医学健康的指导和建议;组织草药采摘,让学生们了解药材的来源和采摘技巧。另外,我们还会定期举办中医治疗培训,让大家学习中医的实际操作和技能。这些活动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并且也让社团中的成员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段:社交与合作。

在医自社团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还通过各种活动和交流,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社团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心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社团的团结和凝聚力。除此之外,我们还与其他医学类社团进行交流和合作,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第五段:收获。

通过参加医自社团,我得到了很多收获。我学习到了很多中医知识和技能,学会了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并且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医学领域的广度和复杂性,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这些收获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医学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参加医自社团是我在大学中一段很有意义的经历。社团中的学习,活动,社交和合作让我更加丰富和全面地认识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我相信,这一段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中医美容养生学学习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中医美容养生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不注重养生的我到了大学,我的皮肤持续不断地出现痘痘、面色发红现象。面对问题但是不知道要如何解决的我之前尝试过各种办法,但是仍然不见任何效果。于是在本学期选修中医养生学。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医养生颇有些收获,找到了我的体质属性,同时我也了解到我应该如何进行养生。

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分为9种,“一种正常,八种偏颇”,我对照自己的身体,发现我的体质存在多种体质的特征,其中阴虚特征最明显。

从小到大,我的身体一直是偏瘦的,无论吃多少东西,身体都不会发胖。一年四季,脸色总是偏红,同学说我气色很好,"白里透红",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可能又处于上火阶段吧。嘴巴紧闭一段时间后,喉咙就跟冒烟似地。脾气急躁,易怒。经常腰背酸痛。一年四季,手心脚心容易出汗,不碰触到皮肤,也能感觉到手心脚心湿湿的,要是和别人握手握久了,整个手掌就汗涔涔的。这些特征可以归类为阴虚体质。阴虚体质体内虚火旺盛,喜欢食冷饮,这些特征与我也相符。在这里,我想根据我自身的体质具体谈谈阴虚体质的养生心得,另外再简单谈谈面部的不同位置痘痘所反映的身体状况该如何养生。

我从中医养生学课以及课外的学习了解到这类体质的养生方法。第一,要加强内心涵养的修养。阴虚体质者阴虚火旺,易怒,应当要养成沉着冷静的习惯,尽量减少与人争执,克制内心的浮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自己的情绪很难控制,经常为一点小事生气。我觉得这是我最重要提升自己的地方。

第二,夏季的.时候注意避暑。阴虚体质的人喜冷怕热,所以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去阴凉的地方。或者在秋季的时候去野外走走,一方面可以感受凉爽的气候,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看看蓝天白云,平复烦躁的心情。回想起大学军训的时候,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煎熬,训练什么的都不困难,只是在炎炎烈日炙烤下,我浑身乏力,每天的讲的话不超过5句。所以阴虚体质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避暑。

第三,喝银耳红枣汤。在家的时候,妈妈会煮银耳红枣汤,配一两颗枸杞点缀。很多人都知道银耳有美容的功效,具有润肺、润肠、润肤三大功效,对滋阴降火有很显著的作用,对脸上由肺火引起的各种斑点也有很好的效果。银耳俗称是“穷人的燕窝”,对于广大并不富裕的人来说是最佳的美容圣品了。有时候我自己闲来无事,自己也煮银耳红枣汤,银耳、红枣、枸杞,再放一块冰糖一起煮,银耳放得多了,可以当银耳红枣粥吃,放少了可以当汤喝,很方便,懒人必学的养生食物啊!另外,阴虚体质的人也可以吃山药粥,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吃山药,而且山药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肺的功效。阴虚体质的人切记少吃葱、姜、蒜、韭、椒等油炸辛辣的食品,因为特别容易上火,所以这些东西即使吃得不多,但是身体的反映却是很明显的。我自己总是经常控制不住,常吃辛辣食物,所以脸上的痘痘几乎没停下来过。

第四,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这是课堂上了解的到,与我之前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在大学里,我喜欢上打网球,需要大力气,还要满球场地跑动,没打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虽然我们都知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促进血液循环,但是阴虚的体质本身虚火旺盛,容易面色潮红,口干舌燥,所以运动一定要适量。

第五,要经常喝水。阴虚体质的人通常口舌干燥,就我自身而言,我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但是我又不太想喝水,医生诊断我血液太浓稠,因此导致我血热。有一次很棒的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年暑假,刚放假那会,由于我作息不规律,吃的东西又太上火,脸上长了好几颗大痘痘,但是在那年暑假,我整天在家喝着水看着电视,每天从早到晚,水就没停下来过。倒不是我特别想喝水,只是觉得无聊喝喝水罢了。那次暑假结束的时候我的皮肤变得非常白净,而且很有水分感,一点都没有干燥的感觉,连痘印都消失地无影无踪。那次大部分应该要归功于喝水吧。喝水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加速毒素的排出,稀释血液浓度,让整个身体处于水的循环之中。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喝水,尤其是女生,“女人是水做的”这话真的不假。

由于我经常会长痘痘,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对于不同位置痘痘的原因和养生方法。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有些人的痘痘只长在嘴巴周围,有些人的痘痘只长在额头,而有些人又长在两颊的位置。虽然同样都是痘痘,但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肯定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想结合上课学到的知识和网络上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痘痘是长在额头,说明心、肝脏出现了问题。我们经常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长时间的熬夜,导致肝脏积累了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就表现在脸上。那么这种额头痘的养生方法有:1.减少熬夜,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每晚10到凌晨2点要处于睡眠状态,让肝脏有正常工作的时间。2.注重心脏和肝脏的保健。这点包括拒绝暴饮暴食,少食辛辣食物,可以多吃些含高蛋白类的食物,比如鱼、豆腐、豆制品等。3.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如果左脸颊长痘,说明肝功能不顺畅或者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此时我们要加强肝脏功能保健,同时也要注意吃些凉血的食物,比如丝瓜、绿豆等等。同时多喝水,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右脸颊长痘,说明肺功能失常。“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是非常较弱的器官。1.首先要避免吸入杂质和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烟者要停止吸烟。2.少吃辛辣重口味的食品,不要贪凉贪热。3.仍然要注意适当的运动。

如果鼻翼周围或鼻头长痘痘,说明胃火过旺。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养生方法有:1.饮食保健是这块的重点,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少食辛辣食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消化压力。2.少吃冰冷食物,切记不可以一冷一热交换着吃,这样极容易伤胃。3.注意饮食有规律。身边很多同学早上起得晚,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暴饮暴食,这样很容易得胃病。

如果嘴巴周围长痘痘,说明内分泌失调,或者由于肠热而导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保健:1.每天要确保一到两次的通便。2.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排毒。3.吃一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蔬菜。4.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我的情况就属于这种,嘴巴周围的痘痘几乎长在嘴巴周围,每天早晨有排便,基本宿便是没有在体内堆积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我经常吃油炸食品。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脸上痘痘的问题,一定要各个方面做到位,一步都不可以缺漏。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学习中医养生学的部分心得。养生是一门实用的学问,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从古至今的中医学的养生知识,并应用到我们实际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开始改变,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当然了,知识是需要不断地分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中医养生的学习和分享中来,每个人都能健康长寿并且幸福。

大学中医社团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我们不变的追求。而加入一些社团组织,除了丰富课余生活之外,还能增加与不同领域的人交往的机会,拓展人际关系。本人在大一时加入了学校中医社团,以下是笔者在社团中的体验和收获。

第二段:社团中的学习。

学习是加入社团的重要原因。社团中医就是到大学校园中传播中医文化的组织,社团中的成员可以通过参与讲座、实践、学习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中医文化,也可以认清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我身体,获得身体健康上的一些指导和保健意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三段:社团中的合作。

社团中的成员都是一群热爱中医文化的人。在社团内,我们可以彼此分享心得和经验,并经常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聚集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段:社团中的活动。

在社团中,我们参加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活动,这让我觉得这种加入社团组织的方式是最好的,原因是在参加活动时,我们不仅可以和其他成员学习知识,同时我们也可以结识更多的中医文化爱好者,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扩大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圈子。

第五段:社团中的成长。

在社团中成长是无法避免的。社团中我们不仅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锤炼了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承担一些角色负责、策划、接机等各种事务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我们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我们也希望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参与到更大的活动中,领导小团体,承担更多的任务。

结论:

在大学校园中加入中医社团,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中医文化知识,更可以锤炼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提升对身体保健的认识和掌握,也能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针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扮演自己的角色,在各个方面更加饱满地体验大学生活的不同方面。

中医大学教学理念心得体会

中医大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点学府,其教学理念在中医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在中医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深刻领悟到中医大学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熟记中医理论,更是一种将理论、实践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面,我将分享我在中医大学学习的理念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大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中医大学中,我们不仅仅是听课学习,更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医的实际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第三段: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大学注重培养既有专业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中医人才。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课程也注入了人文精神。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我们深刻理解到了中医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段: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中医大学实行的是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选课,同时也可以定制化课程。这种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让学习更加自由和有趣。这种个性化的模式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第五段: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中医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更是重要。中医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自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中医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语:

中医大学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融会贯通的理念,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中医技能,更打造了一个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工作能力的中医人才。

中医心得体会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

一是健康未病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

三是已病未传态。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们主张首选绿色疗法,比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就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药粥、药茶,最好是在明确自身体质状态的前提下选用,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防病措施。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对病人身心状态的分析,确认其身体的寒热虚实阴阳偏颇,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亚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热情,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肝气郁滞,应当在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上给以针刺、按摩或拔罐等刺激,以疏肝理气,调理脏腑气机,使肝气得以疏泄,脏腑功能归于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已病未传态的治疗原则。比如高血压病人,我们要防止其并发心、脑、肾的改变;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要及早治疗他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

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以促进并提早日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风寒,多休息;而手术后的病人更是气血两伤,增加饮食营养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

心得体会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我接触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对此我有很多的心得体会。首先,中医注重调理养生,强调整体观念。其次,中医重视平衡与和谐,讲究阴阳调和。然后,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追求治未病的理念。此外,中医讲注重患者的情志与饮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中医注重预防为主,追求身心健康的终极目标。综上所述,中医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我深深地被其魅力所吸引。

中医强调调理养生,注重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具有自愈能力,通过适当的调理可以使人体的生理机能回归正常。中医讲究从整体上分析和治疗疾病,认为疾病不仅仅是某一器官的疾病,而是全身的失调和失衡。所以,在中医养生的方法中,总是强调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只有保持心态平和,身体健康,才能远离疾病的侵袭。

中医讲究调和阴阳,追求平衡与和谐。中医理论中,阴阳是一个核心概念。中医认为,阴阳两者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强调要调整阴阳的平衡,以达到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与相互促进。在实际的治疗中,中医医师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饮食、调理情志等方法来促进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重视个体化治疗,追求治未病的理念。中医认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同一种疾病的反应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别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中医通过望、问、切、诊四大诊断方法,仔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疾病起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中医还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理养生,提升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只有把治未病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保持健康。

中医重视情志和饮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中医强调调理情志,通过保持愉快、积极的心态来维持身心健康。同时,中医也非常注重饮食,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运用食疗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调方式,可以改善体质,调理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情志调节,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以追求身心健康的终极目标。中医认为,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中医提倡人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调理。通过定期保健、适度的运动、正确的饮食习惯等方式,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中医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

综上所述,中医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个体化治疗、情志饮食调理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是一个持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维持平衡,追求幸福与健康的生活。

中医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针灸推拿作为一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一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暑假见习期间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我也有幸参与到三伏天的贴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点钟,科室还没有开门,已有不少病人来准备贴敷。我们立即展开工作,把一卷卷医用胶布撕成分别适合大人小孩两种大小的正方形,准备待用,根据每一次贴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选穴,扎梅花针,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药丸,贴上胶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还要带上两个药丸,每晚各贴印堂一次,连贴两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针,身体强壮的、年龄较大的可以拔罐,年龄较小的可以直接放药丸贴胶布。

有些病人对医用胶布过敏,可以用麝香壮骨膏等膏药代替,贴敷24~48小时就可以撕下来,期间尽量少出汗,以防止胶布不粘而掉下来。三伏贴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体质弱易感冒,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后也可以再贴以加以巩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贴了一年就病愈,不再复发,不少小朋友贴了之后冬季感冒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些都证明三伏贴是有确确实实的疗效的。

在见习期间,通过阅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我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一直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医学生进入协和后要经过八年学习,十余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才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医生。而现在,我正处于医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临床学习,向病人学习,已得到知识、能力,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方面的素养,努力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生。

中医是有用的,它带给人们以健康,帮助人们减少病痛,并且在在现代社会中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我相信这样的科学不会消失,因为有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教授、研究它,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在选择相信中医,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传承它,发扬它。

中医心得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漫漫岐黄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心得体会

说到学习中医,那就不得不谈谈,高考填报志愿了。犹记得那时候家父极力反对我填报中医学院的,而是希望我去闽江或者师范,至少毕业好找工作,再者不必那么的辛苦。因为学医学的,终究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大一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我自己性格表现最为突出的一年。自大、率真、桀骜不驯、狂妄、特立独行、无所畏惧的那种感觉,至今回想起来,真的感到自己很可笑,甚至很可悲。在学生会里、班委上、社团里,我几乎是一开始的兴趣,到后来的厌倦,最大原因是因为我自己的性格。这一年,学习没有落下,活动参加的也很多。到了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自觉的往中医这边靠拢了,至今也不记得那是什么原因。

学校的环境是那么的美,夕阳下的校园,我总喜欢捧着书,去散步,偶尔还会写一些小诗,就这样大学时光一年就过了。

到了大二的时候,就更加坚信自己往中医这条路了。期间家父因椎间盘突出,不能行走、干活,只能卧床,吃遍了西药,结果无效。后经别人引荐,到民间的骨伤科去做推拿,首诊一次,隔三日复诊一次,然后回家休息调养一个月就好了,症状全部消失。然后回想自己高二那年的病毒性感冒,整整一星期没办法上课,校医给我连续打了好几针,都不见效。后来去一个在县城开诊所老乡,给我开了一盒的小柴胡颗粒,回去第二天热就退了。

大二这一年课程很多,但我花了挺多的时间在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常是没课时就往图书馆里跑,大多会是在综合类的书库里,扎在老子、孔子、孟子等,还有《周易》。虽然什么都没弄明白,但是能了解它原来有那么的一回事。对于易经的入门学习,使得我对于中医里一些有关易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除了在综合书库里头,当然也没忘了要在医学书库里好好充充电。查阅手诊、面诊、足疗等,还有就是关于阴阳五行的重新认识。虽然没能学透,但是总可以理解一些问题。大二这年学习中药和方剂,我当然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背这些东西,当然考试也没难到我,每次考试的时候我都是早早的睡觉,然后考完试听到同学们一直在嚷着“我昨晚熬到了三四点,背的都没考到。”关于中药的学习,对我有很大帮助的是在学校第二国医堂药房里学习抓药。那是在第二学习的后半程时间里。学习药性和功用以后,对于饮片的颜色、质地、气味、形态以及一些特殊的结构的学习,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当老师谈到某某药的时候,出现在我头脑的第一画面是饮片的气味、颜色、形态等。

关于学习方剂,我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一样就是背方歌。然后就是不断的去看一些方论,比如说《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等等,还有一段时间特别着迷于抄一些民间偏方。

大二的暑假过得特别有意义,那是提前预习了《伤寒论》,整体上有了一个认识,对后面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到了大三,回想那时候,虽然对中医执着,或许说是盲目的热爱更恰当一些,依旧是连门都没进。新的学期,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就有更多的激情。上学期专心的投入到《伤寒论》的学习中去,不断的看书学习,自然还有就是不断的背诵条文,除此之外就是背一些《药性赋》这类中医入门的基本歌诀。《伤寒论》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只是我还在寻找一种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式。

大三的下学期,看了挺多实践的书。唐步祺的《郑钦安医书阐释》、黄煌的《经方的魅力》《张仲景五十味药证》、《四诊心法要诀》、《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等等。只是泛泛而读,谈不上是精读。不过《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学得不好,或者说是自己花的时间太少。

除了学习课内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在国医堂跟廖军博士坐针灸门诊,跟张亮亮博士坐内科门诊,其中的学习心得体会自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明白。一年的时间了,见到的病人挺多的,不过病种单一了一些。就像陈建博士开玩笑的说“找我看的不是失眠就是抑郁症,看得都烦了,都不能换换病种啊!但医生是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力。”

唠叨了这么多,但时至今日,我依旧在中医这路上,不断的爬行着。作为一个学长,先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历程告诉你们,然后就是一些自己的感悟了。

要有坚定的信念,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中医?如果是单纯为了钱,那么就不要荒废这五年的时间。

遇到问题,不要退缩,也许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又上了另一个台阶。

学中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也许有的人会说“中医需要悟性,我的悟性不好”,那我想告诉你,每个人的悟性都是一样,只是有的人开悟的早,仅此而已。

学习中医需要一种缘分,一定程度上,悟也算是一种缘分。

中医心得体会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今天我要讲的,是我几十年行医的感受。我想,这些感受,只要你是个中医,就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只是大家没有把它讲出来,或者没有总结出来而已。所以,这些都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做了一些归纳的工作。当然,归纳也不是很容易,我写了七年,出了四本《潘德孚医话》,一本一本不断增删,才写出这本《治病的常识》。在这本《治病的常识》中,如果有人认真归纳,同样会得到我今天发言的十条道理。

医生是从临床中学会的。孙思邈说:“读方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治;治病三年,才知天下无方可用。”无论什么时候,医生临床处方,都无法说:“此方必中,”只有等待病人的信息反馈,他真的给治好了,才算必中。可见,病人是以自己的健康提供给医生提高临床经验的。没有病人的信息反馈,医生的临床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可以这么说,医生的本事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病人是医生的老师。所以,凡是对病人态度不好的医生,就是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不能成为好医生。

现在有一些医生,有了一点名气,或者根本就不是有名气,而是因为他所在的单位有一点名气,看见病人多了就烦,态度不好。同样,有的医生,一听病人提问题,或有相反的意见,就向病人发火,会说:“你是医生或我是医生?”这样的人,可以认为都不会成为好医生。病人生病求医,是有了痛苦,向医生求助。医生理应体谅,用好言安慰。这种心理性的治疗,对提高疗效是有好处的。发火,说明医生不知道这个最普通的道理。连最普通的医学道理都不懂的医生,当然不是个好医生。

有许多医生并不知道以自己有限的学识,治无限不同的疾病,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听病人的信息反馈。认真思考收集和总结治疗中的正反面经验教训,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人们找中医为什么都要找老医生?道理就在于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理解临床困难的道理,对病人态度好。

病人是医生服务的对象,医生是服务者,不是司令官,因此,精诚服务是医生的基本道德之一。问病人:“你是医生或我是医生”的人,不知道这话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医学知识如海深,自己所掌握的其实极少,都靠临床学习来的。仅凭书本知识,根本还成不了医生。就这样自我夸大,岂不是“夜郎”了。

病人把身心恢复健康的希望交给医生,医生应该好好对待。医生关心病人是全方位的,并不只是开开方子就算了。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当然成不了好医生。病人的心理乐观,是恢复健康的基本重要条件之一。医生治病的目的既然是使病人恢复健康,那么,其态度的好坏对病人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病人态度不好的医生,其态度就可以体现工作的目的,所以就不是好医生。

这句话并不是说,做了医生,就什么病都能治。我们做了医生,谁都不是全能,也成不了全能。因此,有许多病我们治不了。我们必须知道,不是这些病无药可治,而是我们缺乏治疗的经验和能力,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够治好这些病。自己费尽脑筋治不好,别人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治好了。

病人的病,能不能治好,决定在病人生命的恢复能力。医生的治疗和用药,是帮帮忙的。由于医生所拥有的医疗知识极其有限,所以,才有“一味单方,气死名医”之说。自己不知道如何治疗的病,也许会有很多人知道。医生以其有限的知识,无法给无限的疾病做正确的判决。因此,医生不能向病人说“此病无药可治”的话。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很多病人不相信医生“无药可治”的判决,病好了;而相信医生判决的病人,由于失去生存的信念,死了。可见,许多病人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医生的信念。任何时候,病人只要一息尚存,他的生命就在与疾病搏斗,所以,有许多病,能不能治好,在于医生这个忙帮得对不对。医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同时要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至关重要。

现在很多医生都喜欢给病人下判决书,说此病根本无药可治,或说此病是世界难题,或说病人只有多少时间了,都是不科学的预言。因为,已经有许多事实推翻了这些预言,“无药可治”的病人好了;“世界难题”可能被一味单方打倒;被预言必死无疑的病人回家不治而愈了……所有这些,只要医生当了长久了,留个神认真观察,都有碰到的,说明医学的预言不准确。传播不准确的预言,就是不科学的态度。医学是一门科学,学医学的医生,应该持有科学的态度,不说不科学的话。

现代解剖学教人们在尸体上找病灶,意思有二:一是认为病灶是生病的原因;二是认为只要切除病灶,就能恢复健康。这是很严重误导。活着,是生命在身体里;死亡,是生命离开身体。活着的称为人,人会生病;死了的就不能再称为人,而是一个尸体,尸体就永远不会生病了。君不见,医学院里的尸体,既不会发烧,也不会肚子疼。身体没了生命,病就不会生了。所以,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身体上的病灶,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可是许多有名的医生都不知道这个道理。美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外科医生叫瓦金斯夭,在1962年发明了一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胃冰冻治疗术。他所领导的研究组织,发表了许多成功的报告。此前的西医,治疗胃溃疡都是用手术切除的。手术切除对病人的损害太大,瓦金斯夭的想法当然是一次改进。他的目的就是使病人治病的损害降低。于是,世界上很多大医院,都添置了胃冰冻设备,设立胃冰冻治疗专科。但在1969年,美国有五所大学,发表了联合报告,认为胃冰冻治疗胃溃疡无效。从这一治疗方法的失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所有的外科切除病灶的手术,都存在着这样的弊病。把切除病灶作为治病的根本方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就是把身体当做生命。

身体是生命依附的物质基础。西医广泛宣传手术能除疾病的根,把癌切除,叫做手术除根术,是错误的吹嘘。手术切除了胃,自然不会生胃病了。没有了胃,怎么会有胃病呢?现代西医治疗青光眼,就只有切除视神经,或挖掉眼球;治疗阑尾炎就只能割掉阑尾,这样的方法能叫治疗吗?杀人,岂不就是最好的治病方法?因为,死人是永远不会生病的,彻彻底底地除了根。身体是生命依附的物质基础,我认为,健康,就是指这物质基础的完整;残疾,就是指这物质基础的缺损。把切除病灶作为治病的主要手段,会使健康的人成为残疾的人,是不能忍受的错误。其思想基础就是把身体误为生命。

我提出的这个生命的定义,太概括了,有人可能会要求讲讲明白。为了使大家更加清楚,现在我作如下的解释:

“信息”,是指与生俱来的密码。拿人来说,当精子与卵子结合附着于子宫壁后,这个生命就产生了。它吸收营养,使这些营养变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以及心肝五脏等,形成了人的整个躯体,然后挤出娘胎,继而再吸收营养,从婴儿长大成人,再衰老死亡。这些密码不断展开,不会生成三只眼睛,不会生成一只狗或猫……都是因为必须按这个与生俱来的密码办。

“运行”,是指生命是动态的,永远向前,向着成长、壮大、衰老、死亡之路前进,不停止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生命是一天一天在变化的。生命就像一艘时间之舟,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一个”,是指所有的生命都是个体,每个个体都不一样,都具有特异性。

“自组织”,是指执行密码的一种能力。生命的存在,全要仗持这种能力才能活着。自组织能力的有序,就是健康;自组织能力的部分失序,就是生病。

“过程”,是指生命只是一个时空段,有起始,也必然有停止。

生命的定义当然不只是指人,而是要包括所有的生命。现在我们把生命的定义说清楚,我相信对医学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好处。这不能怪西医医学家的不好,没向生物学界索取。我查过百科全书,确实没有一个像样的生命定义。我现在提出这个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信息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它是不是合格,请大家议论。我已经写了一本《生命医学纲要》,对生命的定义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不久将由浙江科技出版社社出版,如有兴趣,以后请买一本看看。

生命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以至死亡,是它的自组织能力活动的结果;生病是否能痊愈,决定在它的自组织能力。具体地说,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例如控压能力、控糖能力、控胆固醇能力、控脂能力、控白细胞、红细胞的能力、控微生物菌群平衡的能力、控各种维生素的能力、控各种微量元素的平衡能力……比如说,生命需要一定的血压,它要保持恒定的血压段,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靠什么力量,就是靠它的控压能力;生命需要血糖,太高了,太低了都不行,就必然有控糖的能力,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浓度。已知人的胰岛,有两种细胞——a细胞和b细胞:a细胞在血糖过低的时候,能放出一种激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在血糖过高的时候,能放出一种激素(就是现在的药物胰岛素),使血糖降低。所以,有的人饿了好多天,没有粮食吃到肚子里,不会因血糖过低而休克死亡。因为,a细胞的激素,会使人体里的胆固醇、脂肪等,重新变成血糖。可是,现在我们许多人一量血糖稍高,就马上吃降糖药。这样做,为的只是暂时降低血中糖的含量,损害生命自身的控糖能力。所以,久服降糖药者,必患低血糖症。这样的人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经不起饥饿,容易死亡。生命的能力很多,它们还相互构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实在太少,无法讲个明白的,也许永远无法讲明白。这就是生命的秘密。

也可以这么说,有一分自组织能力,就有一分生命。因此,凡是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检验仪器、治疗方法及药物,都是不科学的。例如使用胃镜查胃病,可是查出来的病: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查出来,没有一样西药能够治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治疗,不能治疗就是没有用。使用没有用的方法伤害生命的功能,使病情加重,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科学。病人的目的是把病治好,医生的检查却使病加重,与病人的要求相反,这就是不科学。再说使用抗菌素退热,损害体内微生态的平衡。这种平衡被损害后,何日何时发生什么奇病怪症都不知道。这就叫药物的副作用。有副作用而还是要用,也就是不科学。现在40岁到50岁的人,很多有四环素牙,腰痛,是因为他们幼年时发热服四环素,骨髓有四环素色素沉着。所以,在使用有副作用的药物之前,必须有使用的依据,没有依据就叫做乱用。乱用药物,就会损害健康,就是不科学。

活着,就是生命信息在身体里不停地运行;那么生病,就是信息运行遭遇障碍。针灸为什么能治百病,因为它通过穴位的刺激,使经络信息运行克服了障碍。按摩、推拿、耳针、拔罐、刮痧,以及许多自然疗法,都可以不用药物,就能治疗很多疾病,其道理无不就是使信息运行恢复正常。可见,所谓“百病”,实则“一病”。这就是为什么一种疗法就能“治百病”,否则就无法解释。

因此,治病的根本原理,就是使信息运行通畅。思想感情过度,饮食、声色、劳累过度,都会使信息运行发生障碍,因此,把疾病限于细菌感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现代西医之所以误诊率达50%以上,皆是因为其医学思想基础的错误。

所谓“瘰儿”,是中医外科肿毒:疔疮痈疽瘰疬等的`统称,中医都有治疗的办法。其发于体表,由于直接可用肉眼观察,辨证方便。其发于体内,便是占位性病变,阳性者叫做痈疡,如肠痈、肝痈、胃痈、肺痈等;阴性者,不能化脓破溃,就被称为癌。近代中医癌症专家郑文友,治愈不少癌症。他说:肿瘤肿瘤物质组成是由于气血寒凝而形成,与其说是个‘痰瘤’,还莫如说是个‘寒瘤’。因此,生在体表上的阴寒性的肿块,如果切细胞去做病理检验,就可能是癌。因为,西医没有阳性阴性肿块,或痈或疽的名称,只有肿瘤之说。

郑文友说的是寒毒,应该说占了大多数,癌肿也一定还有热性的。有些癌肿患者,服寒凉药觉得舒服,而服热性药,则立即不好受。所以,治疗必须辨证论治,不能绝对化。例如外科病的疔、痈、疽,疔是阳毒;疽是阴毒;痈是半阴半阳的。中医治疗肿疡——疔、痈、疽,都是严禁动刀切除的。如上所说,病灶只是疾病的果,而不是因。疔被手术切除,必发疔疮走黄,头面皆肿发高热,极为危险;痈被手术切除,痈毒内伏,多发为败血症;疽被手术切除,必然到处流窜,西医叫做扩散。

发热的出现,是生命发现微生物侵入,主动关闭皮肤的散热装置,是为了抵御外来微生物的自我防卫行动;发炎是生命在微生物感染的地方筑起一道防卫屏障,防止微生物再侵入其他的部位;疼痛是生命发现信息气血的运行有了障碍,而产生的信号。当然,本是正常的体温,现在变高了;本是舒服的地方现在不舒服了,这才叫生病。异于正常,也可说是病理现象。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用对抗的治疗方法:发热用退热,发炎用消炎,疼痛用止痛,都是在对抗生理活动,所以是错误的。

中医医学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以2500年的实践后,才总结出《内经》——这一套为中华医学奠基的理论系统。1800年前,张仲景总结了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著成《伤寒论》,为中医临床进行辨证论治(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具体方法。这一方法历经1800多年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不可更改,原因何在?在于已经摸准了治病的规律。

中药学从《神农本草》的365种至现在发展到现在的近20xx多种,虽然增加很多,但在临床中运用四气五味的方法纠正病人的偏胜未变。这也是个规律的问题。所以,中医学是成熟的医学,是开放的医学,是不排他的医学。

既然已经成熟,古老就不是个毛病,只是时代久远,难以沟通,难以被现代人理解与学习而已。因此,我认为运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分析中医或中药,就像让不懂事的小孩来评论大人的行为一样可笑。唯一可行的中医现代化就是用现代语言和概念来诠释中医。不是用现代的有色眼镜来评论攻击中医。

病人的要求是什么?不是要知道生什么病(病名),在什么地方(病灶),用什么治疗方法,这些都不要紧,根本在治疗的效果。中医与西医相比,它的优势,恰恰就是临床的有效率。也许有人认为,西医发热用退热药,疼痛用止痛药,不是比中医更有效吗?我认为,治病的有效是使病人恢复健康,不是压制症状。健康的有效是长期性的;压制症状的短期行为。很多实践证明,它的结果是对健康不利。例如退热药的暂时退热,结果是延缓退热时间;止痛药只能短暂止痛,还会掩盖病情,易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

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人则以健康为本。所以,世卫组织《关于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说要把现在对疾病的研究,转向健康的研究。中医医学恰恰就是保健康的医学,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且,中医学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它一定会吸收西医学中有利于保健康的因素,来充实自己,壮大自身。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覆盖全世界的西医会自动走向边缘让位于中医。

中医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通。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功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漫漫岐黄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推荐

成功与失败初中(通用22篇)

优秀作文是独特而有创意的,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优秀作文的精华总结,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欣赏。

大气污染治理汇报(专业17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扩大我们的写作思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1、道路扬尘控制。认真落实道路

pr课程体会分享(优质24篇)

范文范本是为了让我们在写作时能够有一个参考和借鉴的对象,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写作,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范文范本来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施工安全轮岗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9篇)

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我懂得了明确目标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这是一些我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其中的经验和观点。施工项目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项目的

教师述职报告案例(汇总20篇)

撰写述职报告需要注意结构的清晰和语言的准确,确保表达的内容简明扼要且易于理解。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报告起到指导作用。我xxxx年7月毕业

作品的创作心得(实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接下来是一些实践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节庆作品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必经之路

高三百日冲刺励志演讲稿(通用19篇)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努力和付出都是它的基石。小编精心收集了一些励志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

九月国旗下讲话稿(通用20篇)

在国旗下讲话稿中,我们可以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老师、同学们:

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通用14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的三年级教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自愿加课申请书(模板19篇)

申请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结构、内容、语言和表达的准确性。小编希望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写出一份优秀的申请书。校团委:我是一名中国青年,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