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商业计划书 > 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优质6篇)

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优质6篇)

作者: 飞雪
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优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一

近几年以来,南渡镇xx村一方面大力搞好村党支部的建设,一方面按照“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型新村”的发展思路,着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型农业打好基础。

一、基本概况

南渡镇xx村位于南渡镇南面,距镇区3公里,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7516人,户数2314户,人均纯收入5625元,耕地面积2445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地570亩,山地面积375亩),辖三大自然片和38个村民小组,即xx片、新丰片和西村片。经济主要以农业、种养业、手工业、劳务输出为主。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村设一个党支部,支部党员97人,其中女党员17人,预备党员3人。

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交通优势

xx村与镇区相邻,有二级公路穿过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村的大部分农田位于二级公路旁,有利于减少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种植的运费成本,也十分有利于游客的休闲观光旅游。

(二)农业种植基础优势

xx村是传统的农业水稻种植大村,历史长久以来都是南渡镇的产粮大村。xx村的农田大部分平整成片,十分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大规模和机械化种植。近年来xx村不断兴修水利,修建盘兰灌区工程,修建三面光灌10000米,大大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更加有利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优势

xx村是人口大村,全村人口7516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有4000多人,农村劳动力十分丰富。在xx村发展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四)符合南渡镇的发展思路

根据南渡镇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南渡至吉太线路的旅游景点,使南渡旅游的景点连成一条旅游线路。xx村农田大部分位于南渡至吉太的旅游线路旁,因此,在xx村发展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十分符合南渡镇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可以使南渡镇旅游产生由点发展为线再连成片的综合效应。

(五)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探索起步好

近年来,xx村不断在探索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路子,从最初的100亩翠香葡萄种植,到后来的500亩油菜花种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很多村民对于现代生态旅游农业的种植已乐见其成。

三、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不足条件和困难

(一)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现代生态旅游观光更加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xx村目前十分缺乏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科学技术。

(二)缺乏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资金支持。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投入,但是xx村集体收入十分少,难以带领全村开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种植。

(三)部分村民不支持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需要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因此必须要把农田连成片的种植,这就需要租赁到很多村民的农田才能实现。一些村民的思想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仍然存在,他们不同意租赁他们的农田进行种植。在年开展的有机水稻种植推广过程中,就是因为部分村民不支持而不能实现。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措施

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xx村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具有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设施好、劳动力丰富、契合本镇发展思路和起步好等诸多优势,完全可以按照“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型新村”的发展思路去建设社会主义新xx。建议xx村采取以下措施发展好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一)打牢基础,厚积薄发。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夯实基础。计划新修xx至新丰水渠300米,大水冲渠200米,进一步完善全村的农田水利设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自身品牌。大力开展对全村进行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种植的'宣传,让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种植深入人心,从而赢得村民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名片。

(三)整合土地资源,加大力度招商。通过科学、严格、有效的土地管理,将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出来,用作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招商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把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资金引进xx村,带动全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种植。

(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好南渡镇建设旅游名镇的机遇,打造xx村公路沿线的旅游景点。一是对xx村公路沿线房屋统一进行立面改造,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在公路沿线发展大规模的翠香葡萄、油菜花等观光农业的种植,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旅游;三是发展生态循环的立体养殖业;四是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设立农家饭店,带动xx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大力搞好生态乡村的建设。通过村屯的绿化、饮水的净化和村道的硬化,着力改善xx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xx!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二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林地.5万亩,水田.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02亿元,比上年增长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所中学、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三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现就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如下:

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阶段

(一)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的生态农业

改革开放前,我县的农耕形式主要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该系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唐中后期快速发展,先民们创造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桑树要求地下水位较低,降渍要求较高),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初步形成,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我县钟管镇原干山乡街后村是圩田系统最典型的重要农业遗产代表。早在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淡水渔业始祖范蠡就在南浔范庄和河口县蠡山漾(与干山村相邻)一带养鱼,首开我 国内塘外荡养鱼的先河,并留下了淡水养鱼的传世宝典——《范蠡养鱼经》。

(二)以“资源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

改革开放后,我县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农业试验地。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当时的农业侧重于资源循环,主要是应用多层次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以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沼气发酵、沼气孵鸡鸭和发电,沼气渣肥田为基本模式,有效的将生态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以“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21世纪后,我县先后经历了“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阶段,最终形成了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一控两减四基本”为主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县计划建设示范区3个,示范主体24个,示范点172个。目前,已有18家示范主体、172家示范点通过市级验收,着力建设了一批可学可看、有声有色、见行见效的示范项目、示范模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示范推广。

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县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创新和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农业经济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4年获得“国家生态县”、“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一位,生态循环农业呈现“节约化、清洁化、资源化、标准化、循环化”五个特点,形成了 “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一)优化技术,农业用水节约化

紧紧抓住设施农业、畜禽和水产养殖等重点节水领域,加强技术推广,落实节水措施,打造示范样板,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推广微、喷灌面积1.38万亩,新增旱粮种植面积0.37万亩,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2438亩,稻鱼共生轮作4150亩,建立7个节水示范点。

一是设施农业节水技术。积极推广喷灌、微滴灌、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进一步控制农业用水。如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效喷灌设施、雨水回收、杀虫灯、捕虫网等设施,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完全物理化。新田农庄以设施设备、水溶肥料、肥水管理技术为主,开展西甜瓜、草莓、葡萄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试验。据测每年每亩可节水5吨、省工240元、节约肥料费用150.8元,西瓜产量比常规灌溉施肥每亩增产105公斤,合计每亩新增经济效益623元。

二是畜禽养殖节水技术。结合我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设施建设,重点推广畜牧业自动饮水、高压冲洗和自动供水设施建设,实现雨水回用、终水 回用,有效降低用水总量。目前,全县50头以上的保留生猪养殖场共350家已全部完成生态养殖验收,达到“零排放”。如乾元程立航养猪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狐尾藻养殖场等设施处理养殖废水,实现终水回用,年可节约用水1.1万吨;钟管镇程立强养猪场引入干湿料斗等节水型器具设备,可避免由饮水造成的浪费,同时能减少饲料污染霉变,预计年可节约用水及饲料成本100余万元。

三是水产生态养殖节水技术。积极探索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建设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设计建造生态化水处理设施。如钟管镇吴建荣、开发区施建建等5个水产养殖场,建立了尾水处理设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两减两控,生产过程清洁化

一是减肥减药,节本增效。按照“两减”要求,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工程,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配方肥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目前,全县推广商品有机肥1.16万吨,应用配方肥0.53万吨,绿肥播种1.1万亩,绿色防控整合面积3.21万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12.5万亩,累计农药减量145吨,化肥减量447吨。同时,加强新型种养技术推广,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全国首创“稻鳖共生、连作”新型模式,水稻 全程不用打药、施肥、除虫,既稳粮又增收,每亩净收入高达2万多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县已设立了23个创新示范基地,建立了“鳖稻共生、虾稻共生”等6个生态型创新型高效基地。

二是严格关停,源头治理。实施生猪和温室龟鳖“双控”工程,大力推进生猪和温室龟鳖的关停进度,截止目前,关停生猪养殖场3333家,生猪存栏从2013年的75万头减少到20.03万头,累计拆除龟鳖养殖场726户,拆除面积110.03万平方米;严格按照“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标准建设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全县50头以上保留猪场350家已全部通过生态化养殖场达标验收,真正达到养殖排泄物“零排放”目标。

(三)创新机制,废弃物处理资源化

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以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等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为生态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秸秆多元利用,生态循环。大力推广机械化打碎、堆沤、覆盖等多形式还田,食用菌作为基料、秸秆发电、家畜饲料等多元利用模式。积极扶持秸秆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科力饲料有限公司2015年新建成的反刍动物饲料生产线,预计年可利用秸杆原料10000吨。河口永福食用菌有限公司采用“秸秆淤泥-蘑菇-有机肥-瓜菜”的高产高效模式,预计年可利用稻草4100吨。2015年,我县农作物秸秆 总量10.2万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综合利用秸秆10.1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4%。

二是沼液资源利用,变废为宝。加快推进商品有机肥生产加工,全县共有有机肥生产企业7家,年生产有机肥5.39万吨、消纳畜禽粪便16.82万吨。积极推广适合我县实际的农牧对接、工业净化处理和狐尾藻治污等沼液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已成功推广农牧对接模式134家,存栏约5万头;在规模猪场(存栏1000头以上)成功推广工业化达标处理模式18家,存栏约5万头;推广狐尾藻治污模式198家,存栏约10万头。加快建设沼液收集、贮存、管网和利用配套设施;通过种养结合、科学布局,形成了“猪—沼—果”、“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等多种良性循环利用模式,建立了就地消纳和区域性配送的有效运行机制。目前,新增生态消纳地4.6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3.58万吨。

三是推广废物回收,美化田园。出台《河口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以乡镇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监督协调、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归集储运、专业环保单位规范销毁”的回收处置模式。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开发区)已全部按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及回收规则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全县已收集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461万只、74.23吨,并已全部转运销毁。

四是试点开展“无害化处理+生猪保险联动模式”。今年4月我县率先在全市试点开展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目前全 县已建有4个病死动物收集点,每个收集点覆盖2-3个乡镇,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今年1-10月,全县共承保生猪户364户,生猪39.98万头,母猪户327户,能繁母猪1.92万头,共计收取保费1195万元,实现生猪承保率100%。生猪保险全覆盖工作实施以来,病死猪收集量明显上升,月均收集量达6723头,同比增长249%。联动机制既保障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又有效杜绝了病害猪流入市场,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双管齐下,农业产品标准化

通过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和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强我县农业发展活力,先后打造了欧诗漫牌珍珠系列产品、清溪牌花(乌)鳖、水精灵牌青虾、雷甸牌西瓜、山伢儿牌早园笋、千思情牌蚕丝被、莫干黄芽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2014年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今年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并在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

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以“讲道德,更健康”为主题的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不断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突出做好“政府监管、产品溯源、典型示范、民间设奖、宣传推广”五个工作重点,有力地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河口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通过“三品”认定的农产品累计达到416只,河口县诚信农 产品联盟会员达到112个,80家农业企业已应用二维码溯源系统,56家单位被认定为县诚信农产品示范基地(企业),“草根奖”志刚诚信农产品生产奖已奖励27名,“河口嫂”诚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应用。

二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电商换市”步伐。2015年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15个,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34家。培育扶持一批农牧结合、资源和循环的家庭农场,2015年新申报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新增合作社联社1家,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达70%,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10人。

(五)农旅融合,产业链接循环化

充分发掘我县“桑基鱼塘”、“茶文化”、“湖羊文化”“丝绸文化”等历史农耕文化,把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个新的发展平台,走出一条产业融合、互促共赢的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子。以农业园区观光游览、休闲农庄农事体验、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休闲度假等类型多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以环莫干山乡村民宿度假带的“洋家乐”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旋律,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乡村民宿典范,2015年我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目前,全县共有休闲观光农业点266个,农家乐350家,以“洋家乐”为代表 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特色高端精品民宿60多家。2014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2万人次,旅游收入87.72亿元,创造农民就业机会15882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17.5亿元,显现出农旅互动与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生态循环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灾害的风险。尽管近些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兴建了一批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差距仍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信息化装备落后,新型农机具引进、研发滞后,农业投入和建设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二)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仍然偏重

化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农药的使用不当,给耕地和农产品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农膜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增加;不少畜牧场的沼液受作物用肥季节性和作物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沼液横流,出现二次污染环境的现象。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

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不快,经营规模“小而散”,农业龙头 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较少;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利益联结“松而软”,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尚未全面结成;农村相 关职业技术教育缺位,经营人才“少而弱”;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支撑体系不完善

我县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已有的循环农业技术和种养模式、推广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运用不到位,推广应用效率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促进发展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建设“两美河口”的重要内容,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我县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生态循环化道路,形成具有河口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一)理念先行,弘扬生态文化

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过程。着力构建三个理念,即从“末端治理”向“生产清洁、末端治理”转变的生产全程清洁理念;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品牌认证”向“面积覆盖”转变的产品安全供给理念; 从“资源-废弃物”线型模式向“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的废物资源利用理念。同时,广泛开展富有河口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如新市蚕花庙会和羊肉黄酒节、莫干采茶节、雷甸杨墩枇杷节、新安冬枣节、筏头后坞年猪饭等民俗节庆,充分挖掘河口农业生态文化元素,向群众展现河口县的历史风貌、介绍河口的农业文化,培养广大青少年对河口传统农耕文明的认同意识。

(二)总体规划,把握发展方向

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资源节约、功能多元的要求,优化调整种养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统筹布局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处理、配送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基本构建起“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发展格局。到2017年,完成0.5万亩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化学氮肥使用量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药投入品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5%以上,形成具有河口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三)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后劲

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大智能大棚、光温水肥控制系统等应用扶持,推广应用物联网等设施智能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和项目,建成若干个智慧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打造省、市、县三级专家组成的县农业技术推广智能团,注重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和综合配套运用,推广与河口县特色产品相关的先进适用新技术,如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体系。充分重视“互联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作用,积极鼓励涉农企业、涉农景区和美丽乡村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网络互动营销、农村电子商务、智慧景区/村庄、数字园区建设、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建设。

(四)强化主体,增强创建活力

通过强主体、树典型,构筑起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中坚力量。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0家、60个、45个。积极培育特色家庭农场,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立足河口水产、畜牧、笋竹、蚕桑等特色主导产业,把家庭农场与发展“一村一品”、“两区”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特色独具,差异化发展的经营局面。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积极拓展供销、信用等多种农业服务功能,开展采购、销售、加工等服务。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五)加大投入,保障推进进程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按照农业不同产业、产品专业化生 产的的要求,配套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适用机械设备推广和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病虫防治,水产养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型养殖示范场,提升农机装备和应用水平。

(六)打造亮点,引领生态建设

结合“一业一体”、“一区一体”、“一园一体”、“一村一体”等多元化建设路径,打造新型农业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三产融合,实现提质增效;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户共享三产融合发展成果,将农业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四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拓宽新视野、扩大新领域,今后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三转变一加强”,即:从注重“两率”(通村率、硬化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从注重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公路多数是断头路,效益差,等级低。近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只解决了公路通行政村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公路没有贯通联网,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较低。由于农村公路未联网贯通,使农村公路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客货运输受到制约,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路网的综合服务水平比较低,路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金华市共有9203个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个,等级公路通达率为81,末通公路的有57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74个,山区有200个,需要新建路基796.8公里、路面改造1096.75公里。

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个,等级公路通达率68.8,未通公路的有74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02个,山区有442个,需要新改建路基1150.4公里,路面改造1324.4公里。其次,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时,周边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过力、筹过资,还有的无偿或低成本出让了土地,为乡村康庄工程作过贡献。现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实惠,大多数的农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公路,农民心里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几年“撤、扩、并”以后,成为自然村,这部分村庄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大、居住也相对集中。据统计,金华市行政村是5877个,到年底只有4828个,减少行政村1049个。

2、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网络化水平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网络化可先在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实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贯通成网,在联网公路建设中,把一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作为重要节点,使一些大自然村通过联网公路建设,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的建设,提升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山区农村公路由于联网所需建设的公路里程长、投资大、难度大,可以结合需求、建设能力加以考虑。

3、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群众,形成合力抓发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能完全采取康庄工程建设模式,因为康庄工程建设任务集中、目标一致,合力很强,很少有矛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利益主体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实施的难度大、困难多。因此,必须始终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抓好农村交通工作的关键。“两个依靠”说到底就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地方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就是像在实施康庄工程一样,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公路联网、提升标准工程中的土地调剂、建筑物拆迁等工作,引导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真正形成一个“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合力办农村交通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控制为前提。我市早在2015年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金华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5——2015),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等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选用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是坚持技术指导全过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既加强管理,又不包办代替。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线位走向,帮助把好公路技术标准,做好测量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土地调整、房屋拆迁、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实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坚持计划调节定指标。今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减少计划的刚性、增加计划的柔性,不一定要下达指令性的指标,但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注重充分发挥乡镇、村的积极性。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镇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牵引,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融入全县“两区两基地两屏障”发展目标,坚持“节水为纲、生态为基、效益为先、实干为要”的发展思路,围绕“旱”字做文章,聚焦“特”字抓产业,谋划推进“四区两带一中心”发展格局,突出“解决好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钱从哪来”的问题,近日,镇党委、政府对2021年该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研,因地制宜提出了推进山旱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建议,形成了调研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安排

(一)促进三产融合,不断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

1、坚持以农养牧,发展特色种植业

一是以x村为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种植园区,谷子种植面积力争突破1万亩,同步引导农户持续调整水地种植结构,逐步压减葵花、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推广谷子、豆类、制种、薯类等节水高效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重点开展四项试验:一是开展谷子高产优质种植技术集成试验,优化水肥组合、适时除草、早熟、富硒、抗轻霜冻等试验示范,编制《xx镇谷子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南》;
二是开展旱作谷子试种,引入xx县等地区推广的渗水地膜谷子种植技术,引进有效积温需求较低、生长期较短的品种,选择种植积极性高的农户在坝头地、墒情较好的压青地尝试谷子旱地种植,通过改变种植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三是开展饲草谷子品种和生长期较长籽实谷子密植产草试验,试验谷子全株青贮,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
四是开展谷草饲喂牲畜试验,增强牲畜抗病能力,减少抗生素应用,逐步实现绿色生产。

二是以二十四份村为重点建设百亩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加快旱作谷子、小麦、莜麦、荞麦等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并采用自然农法种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打造xx道地农产品品牌。以不饱灌水浇地为重点,试验种植藜麦、血麦等品种,拓宽种植业发展路径。

三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实行两犁压青地轮歇种植模式,小麦种植面积力争突破xx万亩,种一年、歇一年,伏天耕地、绿肥压底,建立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标准田。

四是根据市场需求,在强化xxx亩温室芦笋田间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对当地闲置的xxx余座温室大棚进行改造,逐步扩大芦笋种植规模,全力打造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芦笋种植、生产标准化基地,打造绿色芦笋小镇。

五是打造农作物制种基地,我镇农田分块布局,具有育种的天然优势。要加大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开展小麦、荞麦、莜麦、豆类、薯类等农作物制种,发展种子产业。

2、坚持舍饲精养,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

落实村集体草场限制放养牲畜数量的要求,发挥xx农牧结合优势,立足以农养牧做文章,鼓励舍饲精养,加大“减羊增牛增特”力度。肉牛养殖方面,在x村打造占地xxxx亩的xx镇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园区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有实力的的企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依托镇肉牛养殖协会,推行“八统一”服务模式,即由协会统一购买肉牛、统一购买商业保险、统一应激期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技术、统一人工授精、统一销售、统一资金管理,通过建立更紧密的“放母收犊”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在全镇发展肉牛养殖户xxx户、建设肉牛生态养殖产业化基地xx处,完成肉牛冻精人工授精站建设。采取“政府+农担公司+银行+协会+养殖户”模式,解决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肉牛饲养规模突破x万头,快速打造肉牛养殖特色小镇。肉羊养殖方面,持续打造肉羊产业联合体综合服务基地,种羊调剂量达到xxx只,肉羊饲养量达到x万只,活羊交易量达到xx万只。与企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种羊选种选育、肉羊育肥、养殖技术集成服务和培训、活畜交易、育成羊交易、肉羊托管饲养、饲草料集中采购供应、示范性无疫小区九项功能布局建设,推动肉羊养殖向短周期、快周转、两年三茬产羔、四季均衡出栏的限牧精养型转变,减轻天然草场压力,缓解林牧矛盾,逐步提高xx肉羊品质,节约养殖成本,增加肉羊养殖综合效益。黑猪养殖方面,依托西羊场村集体经济黑猪养殖项目,按照“五统一”(即统一猪源、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推动黑猪养殖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xxx户农户发展黑猪养殖业,同步做好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大养殖规模。开展黑猪保种及改良,培育肉味香浓、肥瘦相间、具有道地特色的“xx黑猪”品牌。肉驴养殖方面,依托柏木井村肉驴养殖扶贫产业园,进一步优化肉驴养殖模式,开展驴驹短期育肥,提高养殖效益。疫病防控方面,大力开展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化创建,对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进行规范管理。认真做好春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坚持接一连二,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支持结合的方式,拓展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占地x万平方米的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内配套小米加工、小麦和莜荞麦加工生产线、芦笋深加工、燕麦压片生产线、杂粮杂豆精选、半熟食品生产线等,配套xxxx吨钢板粮仓;
建设加工屠宰能力为年屠宰xx万只羊、万头肉牛的屠宰加工线,配套xxxx吨冷冻设备,总投资x.x亿元。xxxx年启动园区建设。一是投资xxx万元,建设日处理xx吨谷子生产线,并对成熟度不够的谷子生产小米面;
二是建设标准化屠宰加工厂,配套集分割、速冻、排酸一体化车间和冷冻库建设,打造冷链加工、配送体系,提高冷鲜肉比重,积极对接打入高端市场;
三是组建xx镇粮油产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合作与自我约束,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整体效益,逐步推动我镇特色产品和服务融入更大市场,打造xx县“独一份”限量版农产品。

4、坚持健全体系,做大做强农畜产品营销

完成“五彩xx”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工作。加大与农牧业商会、合作社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合作力度,在大中城市建立直销店、体验店,并推动直播带货常态化,对xx优质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和多渠道包装销售,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

(二)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实为农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方法,通过鼓励农民土地入股、引导企业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农户节本增效。二是加快发展托管农业。着眼于解决地谁来种、怎么种、如何赚钱,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共同富裕的问题,以x村x万亩谷子种植项目为重点,打造集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储、代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新模式,通过统一标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争取村集体项目资金,配套建设仓储量xxxx吨的钢板粮仓,实现农产品错峰销售,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建立产学研、校地企合作机制,依托县农科局、河套学院、巡天农业、张家口市农科院、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市农科院科技支持,同时加强与河北巡天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谷子、豆类、小麦、肉牛、杜泊羊等产业发展上进行技术探索和品种改良,同步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机制。

(三)深入开展“四控”行动,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x节水高效种植园区为重点,全力推广农业绿色集约安全生产模式,加大源头控制力度,推进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行动,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依据土地特质和发展潜力,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土壤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对主要农产品进行品质检测,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打造乡村建设示范区

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设立“质量效益奖”,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使用,开展质量效益评比及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提高亩均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探索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农牧业产业园区、智慧养殖基地,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采暖“煤改电”试点,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推广清洁采暖。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储草棚、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

(五)以健全完善机制体制为抓手,全面加强乡村治理

以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推动“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的运营模式常态化运行,统筹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实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营干湿粪污处理池、畜禽粪污等废弃物处理中心,加快资源利用步伐。各村结合实际设立环境卫生日,发动群众自觉形成“日清扫、月会战”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机制,持续抓好乱围乱占拆除工作,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广泛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户评选活动。利用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xx万元的优势,要求各村每年投入x万元资金,推进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重塑有内在约束力的乡村约束机制。继续推行“三治融合”+村务监督,通过自治调动农户参与乡村事务,通过法治提供规范和保障,通过德治约束言行。村务监督主要对村内财务、村务等情况进行监督,收集汇总反馈农户的有关建议意见。以网格化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有效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和鼠疫常态化防控、环境整治、人口普查等重点工作。

(六)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现有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积极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将贫困户纳入全产业链发展,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主动联系科研院所开展长期的产业技术帮扶,稳定产业技术专家组队伍,将产业发展指导员转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加大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不走的科技帮扶队伍。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

二、需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谷子种植方面。一是加大对谷子种植农资供应及相关补贴的支持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户积极性;
二是在试验示范方面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给予一定的试验经费,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支持谷子及重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配套,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收获环节损失。四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配套建设仓储量xxxx吨的钢板粮仓,需投资xxx万元,实现农产品错峰销售,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

(二)畜牧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大种羊调剂项目支持力度,快速扩大优质种羊生产规模。二是实施肉羊产业联合体综合服务基地棚圈维修改造项目,需投资xxx万元,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三是配套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加大肉牛养殖园区建设支持力度,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给予支持,项目占地xxxx亩,需实施道路硬化x公里,入园道路x公里,电力配套xx公里,需投资xxx万元。对建成的规模化养殖场良种能繁母牛按照每头x万元进行补贴。

(三)耕地地力保护方面。一是争取实施水浇地轮作项目,建议每年安排x万亩;
二是争取旱地休耕项目,建议每年安排xx万亩,对实行压青地种植的农户每亩耕地补贴xxx元。

(四)农产品加工营销方面。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从项目支持、手续办理、税费优惠、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加快项目落地进程。二是配套芦笋仓储保鲜及冷链物流项目;
三是对金汇就业创业扶贫产业园内保鲜库进行速冻配套升级,并配套建设冷库和物流仓储用房,实现特色农畜产品错峰销售。

(五)“三品一标”认证方面。加快推动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对我镇旱地小麦、莜麦、荞麦地理标志认证、有机认证给予支持和帮助。

(六)品牌塑造方面。进一步加大“五彩xx”区域公用品牌全方位推介宣传力度,推荐x村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带动其他村树品牌、强产业、促发展。

(七)鲜食蒜品牌打造方面。依托xx大蒜在周边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在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指导上予以支持,将xx大蒜打造成为具有显著的地方标志和独特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八)智慧农业发展方面。把良种作为农业的“芯片”,将xx镇打造成为全县良种培育基地,引进试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土壤含水量动态监测,为农业灌溉提供指标性数据。

;

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篇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科学设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1]

相关推荐

最新忆青春飘逝在线观看八哥 理想和青春心得体会(通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a译林版牛津英语初一教学计划(实用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

最新三月份国旗下讲话(优秀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美术教师述职报告个人(汇总9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

最新学校工会三八节活动方案策划 学校三八节工会活动方案(精选7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

最新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模板7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

学校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 学校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模板9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2023年手印雪花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

妇产科述职报告(模板10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学校安全宣传活动总结 学校活动总结(优质6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