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年度工作总结 > 2023年馄饨作文300字(4篇)

2023年馄饨作文300字(4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馄饨篇一

小街的两边有各种店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极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为大家提一供便利。就在这样一条小街的.街角处有个小小的馄饨店铺,很是惹人喜爱。

说它惹人喜爱,一是因为这店铺不大,却收拾得整洁、雅致,二是因为这卖馄饨的小夫妻手脚清爽麻利,脸上永远都挂着谦和的笑,看见熟客,远远的那笑就在眉眼里漾开了。

平日里女主人一直在灶上守着,为客人煮馄饨。只见她飞快地数出馄饨,下到锅里,再腾出手来往碗里放佐料,再将馄饨从锅里舀出添到调好了料的碗里,娴熟得很。稍得空闲便又飞快地包馄饨,以补充卖掉的部分。看她包馄饨,真是让人叹服:左手执皮,右手拈馅,一秒钟一个,一气呵成,还不用担心它们在锅里被煮开的危险。女主人忙在灶上,男主人便穿梭在店铺中,为客人端来送去,顺手麻利地收拾桌子,还连带收钱找钱,得空再清扫一下地面。夫妻俩真是配合默契。

他们家馄饨料足,又是以猪骨汤做汤底,味道自然比别人家醇厚,所以总是顾客盈门。夫妻俩有个小女儿,只有三四岁大,白皮肤,大眼睛,声音银铃般脆,很是可爱。夫妻俩忙的时候顾不上孩子,任由她自己玩耍,甚至有时百无聊赖的小姑娘想和爸妈亲近一下,撒个娇都会被夫妻俩粗一粗地推开,常见到小女孩委屈大哭的情景。

馄饨篇二

;

陆小树上六年级了。新学期刚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研究性学习——寻找身边的老味道。研究方向是美食文化,彰显家国情怀。

爸爸想帮他,但陆小树说:“老师要求我们自主发现问题,进行研究。”

陆小树说:“让我再想想吧。”

爷爷?老味道?陆小树一拍脑门:“对呀!我怎么把爷爷忘了?”

爷爷常年卖馄饨,无冬历夏。夏天的晚上,就在马路边支个馄饨摊儿,深夜不打烊。冬天就挑一副担子走街串巷,一路敲着竹梆子,“笃——笃笃”。

爷爷总是那句话:“闲不住,卖习惯了。”

爷爷卖的馄饨,被称为“野馄饨”。

馄饨就是馄饨,为何冠一“野”字?无从考证。也许是岛城人的又一发明吧。这里的人似乎善于发明。比如:用塑料袋打啤酒,提着往家走。金黄的啤酒,泛着白色的泡沫,晃晃悠悠。五个人打四副扑克,叫 “保皇”。六个人打四副扑克,叫 “够级”。

这种馄饨的卖法有些特别:马路边,散落一地马扎子、小桌子。几个摞在一起的啤酒桶,一个烤炉。一辆小餐车,一应炊具,一大摞碗,煤气罐。调馅用的敞口大瓷盆。各色作料。锅盖一揭,热气腾腾,馄饨煮好了,来一碗,小笊篱捞起,冲入沸汤——熬得浓稠的乳白色的骨头汤,撒上翠绿的香菜茬儿、葱姜等作料,点一滴香油,一勺入口,皮薄馅嫩,味美汤鲜。真是“打破混沌,开天辟地”。大口吃吧,这就是野馄饨。还不完全是,这只能说是一种吃法,只吃一碗馄饨。瞧,烤炉炭火很旺,烤鱿鱼、烤针良鱼、烤羊肉、烤牛肉、烤猪肉、烤蘑菇筋、烤金针菇、烤大蒜……嗞嗞儿地冒油、冒烟、冒出香味。很快就上满了人,坐在马扎子上,撸串、数钎子、喝啤酒。末了,再吃一碗馄饨,抹抹嘴,打着饱嗝回家。这又是一种吃法。以吃烧烤为主?还是吃馄饨为主?说不清楚。走,去吃野馄饨。岛城人都这么说。

专门来吃一碗野馄饨的人,也不少。不吃烧烤,不喝啤酒,只吃馄饨。一碗一勺,埋下头,稀里呼噜,吃得极香,酣畅淋漓。明月清风已不顾,人间烟火,至味是清欢。凡夫俗子,自得其乐。

爷爷的馄饨摊,生意很火爆。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来吃,他们都说,吃到了老味道。也有不少人,追着爷爷吃馄饨。从夏天的马路边,固定的馄饨摊,到冬夜的街头,游走的馄饨担子。据说,他们吃的不仅是馄饨,还是一种文化,一份情怀,一抹温暖的记忆。为此,爷爷还上过报纸,大幅的照片,配以大段的文字。照片里,爷爷乐呵呵的,肩挑一副馄饨担子,手拿一个竹梆子。

那份报纸,全家人都看过,陆小树清楚地记得,那篇报道的题目就叫:记忆中的老味道。后来,爷爷把那份报纸仔细地收好了,放在哪里,没人知道。

野馄饨是分季节的,一般从春天的晚上卖到夏天的晚上,秋天就渐渐少了,到了冬天,一家也没有了,谁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卖馄饨?如果有,只能是挑着担子卖馄饨。这样的馄饨,不分季节,越在寒冷的冬夜,越能听到那让人心里暖暖的梆子声,笃——笃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野馄饨!

爷爷就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挑着担子卖馄饨的人。他一路打着竹梆子,笃——笃笃。敲出一串花点,引来吃馄饨的人。担子歇下来,包馄饨,下馄饨。吃一碗,包一碗。再往前走,笃——笃笃。馄饨担子吱嘎吱嘎地响。披星戴月,响到深夜。

那副担子,弯弯的,榫卯结构,古朴厚重。挑得久了,被肩膀磨得油光闪亮。担子的两头,各挑一个雕花朱漆木柜,一米来高,平底儿,不带腿儿。一头的木柜上面有八个扁扁的抽屉,每个抽屉都带一个蝶形的黄铜拉手,也被磨得发亮。随着走路,丁丁当当地响。每个抽屉,有放调料的,放馄饨皮的,放碗筷的……各尽其用。另一个木柜里安放烧柴火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小銅锅,圆圆的,浅浅的。锅分两格,一格盛骨头汤,一格盛下馄饨的清水。扁担和柜子连成一体,像一座拱桥。两个柜子像两座坚实的桥墩。打的时候,扁担就安在柜子上了,从一开始就注定再也不分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爷爷包的馄饨,那才叫馄饨,肉馅饱满,面皮薄如蝉翼,加上传统熬制的醇厚浓郁、风味独特的老汤,辅以作料,颇似天地混沌之象,入口爽滑,鲜香。那种味道,啧啧,一辈子也忘不了。

岛城很美,依山傍海,每一条马路都是风景。但,爷爷却是一道最为独特的风景。偌大的城市,挑担子卖馄饨的人,只有他一个,在冬夜,在风中,踽踽独行。

有一个号称“第一馄饨吃货”的人,她熟知岛城的大部分野馄饨,哪家的馄饨好吃,哪家的作料齐全,哪家的馄饨个大、皮薄、馅多。具体到包法,莲花包法,元宝包法,草帽包法,金鱼包法……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胖是瘦,是男是女,外地人还是本地人等等,均一清二楚,了若指掌,一口气能说出十几家,并且,她都吃过。嚯,她吃过这么多野馄饨,真是一个爱吃野馄饨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像一张美食地图。

她还知道馄饨的各种叫法,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广东人称云吞,湖北叫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叫抄手,皖南为包袱,福建称扁食,新疆叫曲曲。她知道得真不少。但是,她认为,至少在岛城,爷爷的馄饨堪称第一。她还有句话,在朋友圈传开:一碗野馄饨,足以慰风尘。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在老城区沿途寻找爷爷,只为能够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碗爷爷包的馄饨,梦里也觉得这个夜晚,这个冬季,甚至,这一生,很暖。

爷爷很固执,都一把年纪了,依旧不肯放下这副沉重的担子。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卖了四十多年馄饨,有人就念这一口儿,放不下。

陆小树开始研究爷爷,毫无疑问,爷爷卖的馄饨就是老味道。没想到,他遇到第一个问题是,那张报纸哪去了?他想认真看看,上面是怎样写爷爷的,这对他有帮助。可是,他找不到那张报纸了,问爷爷要,爷爷却神秘地告诉他,藏起来了,不想轻易往外拿,自己找去吧!爷爷很爱跟他开玩笑,包括在这样一件事上。

陆小树心想:这还能难住他?家就这么大,套三的房子,一百二十平米。爷爷再怎么藏,那张报纸也跑不出这个家。可是,一天过去了,陆小树翻箱倒柜,并未找到那张报纸。他干脆不找了,其实,不用看报纸,闭上眼睛一想,爷爷卖馄饨的那些事,打小他就知道得不少。

爷爷常说,他们家是三代“担”传,爷爷的爷爷就是卖馄饨的,一副担子传到今天,三代人挑过了。可惜,到了陆小树的爸爸这一辈,恐怕就传不下去了。

这副担子是爷爷的爷爷砍掉院子里的一棵老榆树,请一个有名的木匠给打的。而这棵老榆树,还是爷爷的太爷爷亲手栽下的。当年,爷爷就是用这副担子,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对这副担子很有感情,常常在灯下,久久地凝望着它。

陆小树的爸爸曾经感慨地说:“一棵老榆树,养活几代人。”

在研究爷爷的过程中,陆小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突然从心里蹦出来的,让他隐隐作痛。从小到大,他从未见过爷爷挑担子卖馄饨的身影。因为,爷爷是在深夜出去卖馄饨,凌晨以后才回家,这个时候,陆小树早已进入梦乡了。偶尔,在某一个晚上,迷迷糊糊地,他听到竹梆子响,那是爷爷出门了。爷爷有个习惯,挑起担子出门时,就敲几声竹梆子。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多么疲惫的身影。爷爷就在身边,这个身影不需要去想象,应该亲眼去看看。

陆小树决定,像那个“第一馄饨吃货”一样,在深夜的大街小巷,沿途寻找爷爷。并且,他要坐在马路边,吃一碗爷爷亲手包的馄饨。他把这个想法,悄悄地跟爸爸说了,爸爸很支持他,表示到时候一定陪他一块去。

这个念头一产生,陆小树晚上再也睡不好觉,脑子里全是爷爷卖馄饨的身影,梦里都会梦见爷爷卖馄饨,一打开锅盖,水蒸气扑面而来,瞬间淹没了爷爷那张皱得像老榆树皮一样的脸。“爷爷。”他在梦里轻声叫着,不知不觉,泪水打湿枕头。爷爷对此全然不知,他一个人睡在另一个房间里,守着那副老担子。他一直将那副担子放在卧室里,没事的时候,就用一块布擦着,将它擦得锃亮。

陆小树掐着指头算日子,快要立冬了。每年从立冬这天开始,爷爷才出去卖馄饨,颇有仪式感。每天晚上从不间断,一直卖到年根儿。

立了冬,十月节,翻天就是雪。

这天,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岛城很少下雪。从早上下到晚上,虽然越下越小,但是一直在飘。白天,到处可见闹雪的人,堆雪人、打雪仗、赏雪景、拍雪照,还有人吃雪!深夜,人就少了,哪怕再喜欢雪的人也不大出门了,白天都玩累了。此刻,爷爷出门了,挑起担子出门了。“笃——笃笃。”梆子声响过一会儿,估计爷爷走出一段路了,陆小树在爸爸的陪伴下,也出门了。走上一条弯曲的街道,远远地,陆小树看见爷爷低着头,弯腰拱背,挑着担子,吃力地往前走着,两头的柜子,一晃一晃的,爷爷的身子一歪一歪的。

“看,爷爷在前面。”陆小树拽了拽爸爸的衣袖。

他终于看见爷爷的身影了,风雪迷蒙,一个苍老的身影,在深夜的马路上,负重穿行。爸爸转过头去,抹了一下眼睛,握紧陆小树的手,停下不走了。

“快走呀,爸爸,跟上爷爷。”陆小树拉着爸爸的手。爸爸又抹了一下眼睛,往前走去。突然,陆小树发现爷爷不见了。

“爷爷呢?”他问爸爸。

“可能转到另一条路上去了。”

“咱们快走,追上爷爷,要不就找不到爷爷了。”

“看你急的,听梆子声,还愁找不到你爷爷?”

雪还在下,似乎小了一些。路灯下的雪花,一闪一闪的,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躲躲藏藏;像一个含羞的少女,遮遮掩掩。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陆小树没来由地想起这句话,他在一本书里见过。他想看一看,是否所有的雪花都是六个花瓣。借着灯光,一伸手,去采雪花。这时,笃——笃笃。传来一阵梆子声,似乎离他们很远,又似乎离他们很近。陆小树的心颤了一下。

“爷爷!”他脱口而出。侧耳再听,只剩下簌簌的雪声,梆子声消失了。冬夜,如此沉寂。

“爸爸,快走,赶快去找爷爷。”

陆小树放眼一看,前面有个丁字路口,便拔腿跑过去,拐进另一条马路。这条路很有名,不长,也不宽,有点弯,形状像条鱼,铺了一路马牙石,一百年前铺的,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又滑又亮。它有路名,但人们都不叫它,习惯叫它马牙石路。眼下,看不到一块铺了一百年的马牙石了,黑亮的马牙石全部被洁白的雪覆盖了。咯吱,咯吱。陆小树踩着雪往前跑,把爸爸落在身后。

跨过“鱼腹”,他的眼睛就亮了,昏黄的路灯下,落下一副担子,弯弯的,像一座小桥。小桥的旁边,站着年迈的爷爷,拱着背,抄着手,瞅着雪。两个年轻人坐在马扎子上,端着碗大口地吃馄饨。热气从碗里冒出来,从柜子上的小缸灶里冒出来,丝丝缕缕,绵绵不绝。雪花往热气里飘,一闪就没了。

爷爷很惊讶:“小树,你怎么来了?”

一抬頭,又看见陆小树的爸爸走过来。

“你们这是……”

“小树要来的,他从来没见过您挑着担子卖馄饨……”

“这有什么好看的?大冷天的……”

陆小树搀住爷爷的胳膊,“爷爷,您冷不冷?”

爷爷把他搂在怀里,“好孩子,爷爷不冷。”

“爷爷,我想吃一碗馄饨。”

“好,好,爷爷这就给你包。”

陆小树的爸爸说:“爹,我帮您包。”

“不用啦!我也给你包一碗。”

“爹……”

“坐下吧!”

陆小树手抚担子,瞅着那个盛馅用的铁钵——像僧人用的钵盂。里面盛着馄饨馅。爷爷用勺子挖馅儿,手有点抖,但他包得很快,莲花包法。眨眼间,就包了两碗馄饨,下到锅里。一会儿,馄饨出锅了,透明的馄饨皮,水打葱花猪肉馅儿,分成两碗,加老汤,鲜香扑鼻。馄饨在汤里漂,莲花开了。

爷爷往每只碗里放了作料,作料很齐全,而且很讲究,除了老牌的灯塔酱油、王记老醋,还有正宗的小磨香油!其他更不消说了,花椒油、辣椒油、味精、紫菜、虾皮、姜末儿、蒜末儿、韭花、荠菜、芫荽……还有丁香!

陆小树和爸爸各端一碗馄饨,相对而坐,头碰头地吃起来。爷爷站在身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俩,轻轻摸了摸那副担子。

“爷爷,您也吃一口吧!”陆小树舀了一个馄饨,填到爷爷的嘴里。

爷爷边吃边点头,笑着说:“好!”不知是夸自己包的馄饨,还是夸陆小树。

那两个年轻人吃完了,起身付钱。爷爷拉开柜子上第二层的抽屉,将钱放进去。陆小树一眼瞥见,抽屉里放了一张报纸。

“爷爷,原来您把报纸放在这里。哈哈。”

“哈哈哈。”

夜很深了,雪下大了。“笃——笃笃。”马路上响起一阵阵竹梆子声。爷爷撑起的小桥上,爸爸在这头,陆小树在那头。

相关热词搜索:;

馄饨篇三

元旦最后一个休息日,我早早地起来,看见爸爸妈妈仍然在睡懒觉。我忽然有了个主意,想给这正在有节奏地打呼噜的两人一个惊喜。

这惊喜是什么呢?当然是今天的早餐咯!今天,我打算煮二十来只馄饨做为早饭。

于是,我拿出在冰箱里被冻得雪白的馄饨,数出25个,放在一个大碟子里。接着,我将一大盆水倒进锅里,把火开到最大。水差不多全开了的时候,我就将馄饨一个接一个地沿着锅壁滑入锅底。我用铲子轻轻地拨开馄饨,防止馄饨皮粘在锅底,然后就盖上盖子。两三分钟后,水开了,该加冷水了。我用碗盛了许多水,倒了进来,原本沸腾的水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就这样,我加了三次冷水。最后一次水开了,只见那些馄饨随着开水一起翻滚开来了。既然馄饨都已经浮上来了,颜色也变得透明了,馅里的荠菜的绿色又显现出来了,说明馄饨熟了。

我把馄饨盛了出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大概是馄饨的香味唤醒了两位熟睡中的人,睡眼惺忪的爸爸妈妈出来了,惊喜地看到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散发出玉一样光泽的馄饨。我看到他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们三个人品尝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正如克雷洛夫所说,“只有劳动换来的面包,吃起来才是最香甜的。”

以后我回想起这个元旦假日的早上,肯定还是最香甜的!

馄饨篇四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每逢春节,好吃的、好喝的、好玩儿的、新衣服、压岁钱可是一样也少不了的!

在我的老家过年时会有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如:贴春联呀,包馄饨、圆子呀,放鞭炮呀等等。其中要数包馄饨、吃馄饨最重要了!

大年三十下午,奶奶拿出昨天换来的馄饨皮,又端来了刚刚拌好的油光闪闪的菜肉馄饨馅,最后拿来了装馄饨的圆圆的筛子。一看这架势我就知道奶奶要开始包馄饨了。哈哈,这可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了,怎能袖手旁观呢?我立马去厨房洗干净了手,然后回到客厅,准备“大显身手”。我站在奶奶身旁,拿起一块方方正正的馄饨皮,用左手托着薄薄的皮儿,再夹了一点儿馅放在馄饨皮中心,然后对折,用手把皮按平整了,接着将封口的那面向里对折,最后向前回拢,把接头处摁紧,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我欣赏着这个馄饨娃娃,它白白的皮肤,挺着凸凸肚皮,两只耳朵有力的翘着,嘻嘻!真漂亮,真精神!

我和奶奶在不断地包着馄饨,突然我想到,我们过年吃的是馄饨,好像北方人吃的是饺子,而且他们会在饺子里面包上一枚硬币,家里谁吃到了那枚硬币就预示着来年他的运气会很旺,且事事顺心。如果我也学一学北方人在馄饨里包上硬币,那该多有趣呀!但是硬币上有许多细菌,多脏呀,怎么能放在食物里面呢?嗯,那该怎么办?“有了!”我大叫起来,奶奶被我吓了一大跳,怪我道:“你这个死丫头,瞎叫什么呀?差点没把我吓死!”我连忙笑着向奶奶说出了我的想法,并告诉她想用花生代替硬币包在馄饨中。奶奶对于我提出的做法好像也挺感兴趣的。于是,我就跑去抓了一小把花生米,奶奶包一个馄饨,我就放一颗花生米进去,隔几个馄饨再放一个。我们包进了一颗颗花生米,也将对新年的祝福包了进去。看着我们包好的这满满的两筛子装载着幸运的馄饨,我好有成就感啊。又想起现在只有我和奶奶两人知道幸运馄饨的秘密,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到底家里谁能吃到就那么几个幸运馄饨呢?只有晚上见分晓了啰!

相关推荐

2023年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作文500字六年级(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自然风光晚霞作文500字初中 自然现象作文500字晚霞(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春节匆匆》的作文(八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新感叹春节匆匆的话(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2023年凝视作文450字(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馄饨作文50字(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2023年我的好朋友作文500 我和书是朋友作文500(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春天景物的作文500字(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2023年春天景物的作文200字 春天景物的作文600字(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写景作文200初中(3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